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精选美句91句)

2023-08-14 12:07:01 个性说说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1、政治上,康德是一名自由主义者,他支持法国大革命以及共和政体,1795年出版的《论永久和平》应该是康德为人类贡献的最后一部有深远影响的著作,书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联邦、不干涉内政的主权国家原则等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构想。

2、康德:科学知识是感性和知性的综合。知性活动主要是进行判断,判断就是应用概念和统一表象。

3、康德说,我们对真理的评判存在一个循环论证的错误。这里非常微妙,大家仔细听:

4、所以不是像以往的哲学家所认为的那样认识必须符合认识对象,而是认识主体以感觉为材料,主动构造了作为经验现象的认识对象。(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5、康德的第一层含义注重唯物主义;第二层含义注重设定物自体的消极含义。第三层意思是积极含义。物自体虽然不能认识,但可以作为思考对象而存在。假定一个理性理念的上帝(以及灵魂、自由)“好像”存在着,以作为世界的最高原因,并展示出世界万事万物的目的性,以达到经验的最大系统的统完整和秩序,这对于研究自然是有益的事。(3)这就是与知性作用于感性以构成认识的“构造原理”相区别的“范导原理”。

6、把知识与人类旨趣或利益如此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说是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在元理论层次上向实用主义的靠拢。“为知识而知识”的原则讲不通,这算是一个客观理性向主观理性转变的一个结果。(童世骏)

7、首先,康德哲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号称“批判哲学”,康德明确宣称“我们的时代是批判的时代,一切东西都必须经受批判”。批判精神的提出是西方理性精神的一次飞跃。西方理性精神从古希腊以来经历了四次大的飞跃。首先是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的“逻各斯”的发现,它导致西方人对“一”即普遍规范的追寻,从而为理性精神(逻各斯中心主义)奠定了第一块基石。然后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反思精神,促使逻各斯精神进入了一个从低向高层层递进、不断超越的无限有序系统。第三是近代笛卡儿的怀疑精神,使理性达到了能动的主体即自我意识。第四就是康德的批判精神,它使理性的主体能动性开始发挥其自我批判和自我建立的作用,从而首次使理性成为人类一切认识、道德和历史活动中的最高原则。正是凭借同一个批判精神,康德哲学在黑格尔和马克思那里遭受到了最深刻的批判,但也正因为如此,康德的批判者也恰好都是康德的继承者,康德的理性批判成为了康德哲学永恒的功勋和荣耀。自从康德以后,人类社会、特别是人类思想就进入了“批判的时代”,直到今天还是如此,以后也不会丧失批判精神。批判不再只是个别人或某个时代的特征,而成了人类精神生活中必要的基本素质。

8、黑格尔在对康德哲学的扬弃中,对二律背反极其重视,并推进了这方面的研究。康德仅仅提出了四个二律背反,黑格尔却指出了二律背反的普遍性。他在《逻辑学》中指出:“有多少概念发生,就可以提出多少二律背反。”(2)他还指出:“独断论坚执着严格的非此必彼的方式。比如说,世界不是有限的,则必是无限的,两者之中,只有一种说法是真的。殊不知,具体的玄思(玄思即思辨—引者注)的真理恰好不是这样,恰好没有这样片面的坚执,因此也非片面的规定所能穷尽。玄思的真理包含有这些片面的规定自身联合起来的全体,而独断论则坚持各分离的规定,当做固定的真理。”(3)更为重要的是,黑格尔对二律背反作出了可知论的解释。在黑格尔看来,认识对象的自身就是二律背反的,当然理性认识中出现二律背反是必然的,这也正说明人是能够认识世界的普遍本质的。(4)这样,黑格尔肯定了二律背反的客观性,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9、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论证:“不存在不参照公共世界的关于经验的知识”。

10、总的来说,经验性直观来源于经验,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康德说,知识是开始于经验,同时光有直观还不行,因为直观只能给我们一个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等直观,但是这离知识或者判断还很远,还需要赋予概念,概率来自于理性,比如一个红色的、圆圆的、甜的东西,我们把他称之为“苹果”,苹果这个概念都是人类运用理性的能力,赋予这个事物的,苹果、红色这些概念只有人类能理解,其他动物是不知道的,这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以,有了直观之后,我们需要概念,才能形成人类可理解的知识。

11、二律背反,就是矛盾对立的意思。这是一种特殊的谬误,在同一个前提下推出正反两命题。康德列举四条:

12、孙:这英国人的句子写得真烦人,直接说明白一点啊。本体论=存在不是存在物,存在的意义是过程=时间。海德格尔:存在的意义是此在=真正的存在者=人。海德格尔的论述里面,经验=人;先验=其他存在物的存在基础=知性范畴;将二者结合是综合的判断。

13、逻辑实证主义也否认伦理、道德属于认识、科学领域。他们解释康德的“物自体”与现象的区别,不是两类不同实体的区别,而是关于谈论方式的区别,即两种语言的区别:一种语言用于科学认识领域,另一种用于实践、伦理领域。又说,康德的功绩在于澄清了什么是科学语言所能涉及的范围和对象。(波普的事实=科学与规范=道德的二分,在根本上也不出这个范围。那么哈贝马斯呢?)

14、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德国古典理性主义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思想使哲学深入到了一个新的理论维度,也是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康德的哲学主要关注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在康德之前,唯理论和经验论持续了几百年的论战,最终无法较好解决知识的来源问题。

15、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德国古典理性主义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思想使哲学深入到了一个新的理论维度,也是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康德的哲学主要关注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在康德之前,唯理论和经验论持续了几百年的论战,最终无法较好解决知识的来源问题。

16、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用目的论把机械性统治的自然与道德、文化的人联结起来,认为文化的人以及道德的人,是自然的最终目的。康德的“物自体”,由认识论的理性理念,最后变成伦理学的道德实体;由一个引导知性在思维中统一经验但并无现实存在的目的概念,变而为支配实践,在现实上影响经验(道德行为)的实体存在;由一个不可认识、没有实际用途也无客观有效性质的非经验的限制性设定(认识论的第三层含义),变而为一个有极大现实用途和客观有效性质的积极规定了(伦理学的含义)。

17、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这本书中,康德试图回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成为可能?

18、先验感性论主要谈感性(时空、数学),先验分析论主要谈知性,先验辨证论主要谈理性。

19、第一类:包含思维主体的绝对(无条件的)统是推论一个主观思维的绝对统一;

20、所谓“一切知性运用”其实在康德那里只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逻辑方面,即形式逻辑的运用;一个是先验哲学方面,包括康德的“理性批判”和先验逻辑。所以这个“最高点”或者最终的条件只是针对两个方面来说的,一个是形式逻辑,一个是先验逻辑,这两方面都是以统觉的综合统一为最为本源的条件的。而在这两者中,先验哲学是“按照逻辑”而建立起来的,例如康德范畴表就是从逻辑判断表中引申出来的。既然知性只有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这两种形式的运用,所以这两种形式的那个最高点,即作为能力的统觉的综合统一当然“就是知性本身”了。

21、第康德的“不可知论”对于人类知识的进步也许是一个必须克服的障碍,在这方面它已经被马克思的实践论所超越;但对于人类道德的进步和完善却是一个可以而且应当保留的前提。因为知识所探讨的是必然王国,而道德是基于人的自由。把自由还原为必然是人类道德堕落的根源。既然谈到自由,就永远会有“不可知”的成分。所谓自由,根本说来就在于人的行为的无限可能性,我们既不知道究竟有哪些可能性,也不知道我们在这些可能性中将会选择哪一项。自由诚然也有自己的必然原则,在康德看来这就是“自律”。一个人违背了自律就会感到惭愧,感到不自由;实践了自律则会感到自由的尊严。但正因为人是自由的,所以在他选择的一念之间究竟会选择什么,是服从道德律还是服从感性需要,这是不能通过外在的必然手段预先保证的,因而是不可知的。康德把道德从人的知识中割裂开来,这固然使道德成为一种抽象的形式,脱离了现实生活和历史;但这一方面使人在道德上摆脱对自然规律的依赖,不至于以为只要按照所认识了的必然规律(自然规律和历史的“铁的必然性”)去做就是道德的,为达目的甚至可以不择手段;另方面也破除了对自己的过分自信和骄傲,自以为可以完全把握自己、认识自己,自以为出于“诚心”就什么事都可以干,就可以犯下了滔天罪行还不知忏悔。在康德那里,“不可知”并不是放弃道德责任的借口,恰好相反,它正是承担道德责任的前提,因为“不可知”是排除了一切客观和主观知识对人的行为的规定,而只以“应当”作为行为的唯一衡量标准,只以人自己的自由或任意作为责任的承担主体。因此“不可知”为人对自己的道德反省留下了无限的余地,为道德上的“可持续发展”、扬弃旧道德而建立新道德开辟了道路。在今天我国社会发展的转型阶段,必然也会并且已经向我们提出了“道德转型”的历史任务,康德的“不可知论”在这方面对我们具有特别重要的探讨价值和启发意义。

22、伊曼努尔·康德(德语: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著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唯心主义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23、首先,康德哲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号称“批判哲学”,康德明确宣称“我们的时代是批判的时代,一切东西都必须经受批判”。批判精神的提出是西方理性精神的一次飞跃。西方理性精神从古希腊以来经历了四次大的飞跃。首先是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的“逻各斯”的发现,它导致西方人对“一”即普遍规范的追寻,从而为理性精神(逻各斯中心主义)奠定了第一块基石。然后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反思精神,促使逻各斯精神进入了一个从低向高层层递进、不断超越的无限有序系统。第三是近代笛卡尔的怀疑精神,使理性达到了能动的主体即自我意识。第四就是康德的批判精神,它使理性的主体能动性开始发挥其自我批判和自我建立的作用,从而首次使理性成为人类一切认识、道德和历史活动中的最高原则。正是凭借同一个批判精神,康德哲学在黑格尔和马克思那里遭受到了最深刻的批判,但也正因为如此,康德的批判者也恰好都是康德的继承者,康德的理性批判成为了康德哲学永恒的功勋和荣耀。自从康德以后,人类社会、特别是人类思想就进入了“批判的时代”,直到今天还是如此,以后也不会丧失批判精神。批判不再只是个别人或某个时代的特征,而成了人类精神生活中必要的基本素质。

24、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而理性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人自身的理性。

25、(邓晓芒)避免纯粹理性的滥用,就是限定在现象界,不去推论没有感性经验的内容,不推论超越时空形式的内容。

26、你设定一个不可能认识的东东必须有,此事荒唐透顶,而且与你一切知识必从经验相矛盾。不如取消了物自体与先验自我,无我无物才是最高、最牛x、无人可以超越的境界。”

27、“如果不诉诸经验,我们何以能通过纯粹的反思而最终认识世界”?

28、康德认为自己的任务就在于克服两种世界观,即独断论的和怀疑论的世界观。康德提出了第三条道路,在他看来唯一合理的道路:批判的道路。批判,即不依赖任何经验为转移的理性自身的批判。康德想在使用认识工具前研究认识工具。

29、再论中产阶级:理论、历史与类型学兼及一种全球化的视野

30、这里逻辑性比较强,简单来说,康德认为,我们制定了,判断是否为,真理的标准,但是,判断这个评价标准的依据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无限往后推的话,就需要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这个标准或者康德所说的标准参考的“对象”存在吗?

31、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32、孙:哈贝马斯也提出了类似的证明,即基于“人类旨趣或利益”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证明。(1)

33、但是,霍克海默尔老爷子曾经说过,“造成失败和挫折的往往是该理论的一些局部性错误”。我强行把这句话解释成“那是因为我还没发完最后一期”,哈哈哈,我的内心也很强大。

34、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

35、康德提出的有限性思想,意义重大,直接启发了后来的许多思想家。

36、节选自《说不尽的康德哲学——兼论哲学史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37、所以康德说,人类所有的知识有两个要素:直观+概念。而且我们需要通过经验+理性才能认识这个世界,经验来自于感官,而概念需要知性,而形成知识需要理性。

38、譬如我吃苹果饱了,我吃苹果在先,我饱在后,从经验上并木有观察到吃苹果与饱之间有甚么内在的必然联系。而是因果范畴将此前后发生的、两种不相干的感觉经验事件联结成了因果关系。

39、在康德所处的时代,欧洲哲学思想主要有两种重要理论:由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以及笛卡儿等人的理性主义。

40、我们所遭遇的事物,如果在预期之中便觉得很正常,反之便是始料未及,偶然性就是这样发生的,它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而不是重复。

41、爱因斯坦说:“你已经看到这种想法对我研究成果的影响,虽然其中也有恩斯特马赫的影响,但是休谟的影响还是要更多一些。在发现相对论前不久,我满怀热情和钦佩地研读了休谟关于理解的论文。如果没有这些哲学研究,我很有可能就不会找到解决方案。”

42、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康德与亚里士多德一样,将这种理性称为“范畴”),而理性则是天赋的。

43、直到在1770年,46岁的康德才终于获得了柯尼斯堡大学,逻辑学与形而上学教授职位。但当上教授以后,康德沉寂十年没有发表一篇文章,而是潜心研究他的批判哲学。而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也可以,以1770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44、哲学家康德把人的知识分为现象界和物自身,把认识的能力分为理性,知性和感性。感性即感官能力,例如视,听,嗅,味,触等。知性是运用概念的一种能力,类似于智力。理性是一种把握无限的能力,例如自由,宇宙,灵魂,上帝,也是一种把握本体的智性。在康德看来,我们对现象世界的知识,包括整个自然的科学,主要都是依靠上述三种认识能力中的“知性”。

45、①指“自在之物”作用于“自我”所 ,康德称之为“印象”或“经验的直观”,他认为这是后天得来的感性认识。

46、对康德来说,科学知识是必要的,但也是有局限的,如果不加限制地扩展到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其后果十分严重,那将使一些对我们来说性命攸关的东西面临毁灭的危险。尼采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科学的威胁:我们通过科学杀死了上帝。与康德不同的是,尼采不是限制知识为信仰留地盘,而是干脆以绝对的虚无主义对抗虚无主义,让人自己成为价值的创造者。

47、在宗教问题上,康德承认无论是经验还是理性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必须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他把这些信仰称为实践的设准,即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但为了实践的缘故该假设必须成立。

48、他的这个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与浪漫主义影响深远。康德的道德哲学理论也十分著名。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

49、外界的光线通过苹果表面反射,然后这些光波刺激到了我们的眼球,我们的眼睛将这些“刺激”通过大脑翻译成了“苹果”这样一个概念。这个过程完全可以说,人是被动的,不是人认知到了这个事物,而是外界有一个信息传递给我们大脑,他们符合我们某个认知。这种视角的转换,正是康德的哲学称之为“哥白尼式革命”的原因。

50、第二种成分是由我们自身提供的先验的、普遍的认识形式;认识的先验形式整理感觉材料,从而形成经验知识,并保证了认识的普遍必然性。

51、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任务就在于给思想划定界限,指明什么是不可言说的。他认为,传统哲学误用语言,把哲学也作为科学命题一样来谈论,成了无意义的“胡说”。但维特根斯坦不反对形而上学,而是把它“放逐”到艺术、宗教、诗歌等领域中去,认为它们所展示的是十分重要的“生命”之谜,但这是不可言说的,不是科学认识的对象。这些观点,与休谟、康德无本质差别。差别在于维特根斯坦哲学从这里进入唯我论和神秘主义。他最终强调的是“无为”:“让任何事物如它本来那样”,“对不能言说的东西,就应当保持沉默”。后期强调“日常语言”,即语言与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强调了语言的社会性的实践本性,但也只是停步在语言之前了。=康德“物自体”不可知学说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变形表现。

52、政治上,康德是一名自由主义者,他支持法国大革命以及共和政体,1795年出版的《论永久和平》应该是康德为人类贡献的最后一部有深远影响的著作,书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联邦、不干涉内政的主权国家原则等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构想。康德哲学基本概念康德哲学框架分析命题是主语包含谓词的命题;综合命题是主词不包含谓词的命题分析命题都是先验命题;综合命题多是后验命题;但存在先验综合命题,这论证了数学的可能康德认为这可以推演到形而上学领域,即在物自体和现象界存在这样的调和性概念:也就是他所谓的纯粹理性将之类推在实践中则是实践理性。将之类推在审美中则为批判力。

53、不二听罢自忖道:“擦,这不成盗梦空间了么?莫非我也在梦中与庄、康二子聊天?”

54、康德承认对象有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秩序和性质,康德称之为现象对象之间有一种客观的“亲和性”,它强迫我们只能按一定法则、秩序或方式去想象和思维它,而不能任意去想象和思维它。现象对象的“亲和性”产生了与主观统一相区别的客观统决定了主观意识。这种“客观的统一”指的是对象在意识中所呈现出来的客观规律的结构特征。

55、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

56、但康德敏锐地洞察到,我们对真理有误解,我们对真理的评估标准出了问题。当我们说“真理就是知识要符合对象”的时候,这个定义很容易遭到怀疑论者的反驳。

57、先感受他的语言,康德哲学话语有自己鲜明的特征,语言坚定、温和、节制、中道,他摆明自己的观点,解说自己的观点,进一步理清自己的观点,条分缕析,清清楚楚。在理清自己的观点这一步上,康德先罗列出对方的观点,简述对方的思想主旨,然后指出对方的思想缺漏,到此便也是真伪明辨了,论述其间,康德对对方的漏洞无有一语尖利鄙薄,言语平和,意志明确。

58、理性理念都是从推论得出的,这些推论包含三项。康德以前的推理:

59、(1)理论与实践处于广义的实践活动——人类旨趣或利益的人类活动的内在关系中(孙:统一的、辩证的理解。并非非此即彼的对立的理解)。这种社会文化生活形式具有康德赋予它的“先天知识形式”的“经验之所以可能的条件”、“客观性之所以可能的条件”的地位。

60、在康德所处的时代,欧洲哲学思想主要有两种重要理论:由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以及笛卡儿等人的理性主义。

61、深切的感受还有,阅读康德哲学急不得,慢工出细活,要身心浸润,要咬文嚼字,要自源头起始,一路优游其汩汩水流,直至汇流入海,要完整而精深地通读。

62、先验知识,其实探讨的是“产生知识的知识”,再回过头看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两个部分“先验要素论”和“先验方法论”,其实就是探讨:构成先验知识的要素,以及研究先验知识的方法。所以,康德的哲学,我们通常称之为“先验哲学”,其实其背后的含义是,康德哲学探讨的是:产出知识的知识的,而不是直接探讨知识的。

63、在《序言》里,康德首先说有两门理论理性知识,分别是数学和物理学,这两门科学是“先天地规定自己的客体。”接着,他分别论述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历程。认为数学和物理学不是轻而易举地就踏上了康庄大道,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曾经长期停滞,直到某个时候才实现了跳跃。

64、先验逻辑是综合的,要求认识与对象相一致,涉及认识内容。康德认为这才是真理的逻辑。

65、也就是说,通过先验综合判断,它们利用感觉材料,构造了这个作为认识对象的、现象身份的苹果。

66、康德的先验哲学则调和了经验论与唯理论,结束了这场耗时长久的哲学之争。另外,康德的伦理学理论也十分有影响,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Kant-Laplacehypothesis)。

67、在康德之前,数学被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标准先验知识,也是一种“分析判断”,类似1+1=2是不需要借助任何经验的,数学和几何学都是一些简单的公理和定理,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具有高度的必然性。

68、休谟认为“太阳晒石头”和“石头发热”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否定因果律。

69、这是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先天综合判断”这几个字就已经把绝大部分人拒之于门外了。我来给一个最简单的结论,康德问:“先天综合判断如何成为可能”,这句话其实康德试图在问,是否有普遍的,必然的知识存在呢?更进一步,我们简单理解,康德想要搞清楚的是:

70、1770年之后,康德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哲学,主要著作就是他那著名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这三部作品系统地分别阐述了他的知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思想,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其中《纯粹理性批判》这本书,尤其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也被广大哲学爱好者誉为是哲学界最难读懂的“天书”,而这本书也标志着西方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从本体论转向了认识论,是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康德也被视为近代哲学的开端。康德的著述和讲课,使他成为一个当地备受尊敬的哲学家,他的影响开始走出柯尼斯堡,很多学生慕名而来成为他的弟子,学生中就包括后来著名文学家歌德和艺术家席勒。

71、直观又分为:经验性的直观、纯直观。经验性的直观比如我们看到红色的苹果,触摸到光滑的羽毛等等,这些是来自于耳鼻眼舌身,等感觉器官直接接收的信息。而纯直观也称之为“先天直观”,它们包括:时间和空间,它们是直观的纯形式。

72、康德不知道,对认识能力进行考察,这本是就是一种认识了。他颠倒了认识的顺序,如果我不试着去认识上帝和事物的本质,我怎么能够察觉自己的认识能力是否有限呢?如果我不试着下水,我怎么能够知道自己是否能学会游泳呢?

73、黑格尔:1770一一18伟大的德国哲学家,他在制定辩证发展的理论方面起过巨大的作用。他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哲学。他的“绝对观念”在其辩证的自己发展过程中经历着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逻辑的阶段;第二个阶段,“绝对观念”转化为自然界;第三个阶段,是“绝对精神”。黑挌尔唯心主义哲学中有价值的是辩证方法一一一关于矛盾的斗争是发展的泉源,发展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而实现,真理是具体的等等问题的学说。

74、《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75、对象意识指意识中建立起来的对象,即对象出现在意识中。康德认为这并不是主体的联想等心理过程所能任意产生出来,而是有一种客观的秩序和统一性,来使人的意识超出动物的连想之类的自然心理过程,获得普遍必然的认识=意识与存在的问题。

76、康德的星云说发表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拉普拉斯的星云说发表以后,人们才想起了康德的星云说。

77、费尔巴哈:(1804一一1872)马克思以前最傑出的唯物主义者,19世纪30一40年代在德国宣扬並捍衛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他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家。最初他是一个唯心主义的黑格尔主义者,但其哲学观点是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发展的。当他和唯心主义徹底分裂並站到唯物主义立场上后,便在自己的著作“黑格尔哲学批判”(1839)中激烈地抨击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18他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出版了,该书对唯物主义的发展曽起过巨大的作用。

78、时空与十二范畴是先验的认识形式,是经验知识的条件,同时也是知识对象即现象的条件。

79、PS:明晚8:00-9:00,继续我们的哲学微课堂,主要内容为尼采和克尔凯郭尔思想进路。

80、康德在接触休谟之前,欧洲大陆是理性主义的主战场,理性主义思想在欧洲大陆是主流思想,而康德说的“独断论”其实大概就是说当时的理性之上,纯粹理性的决定论。

81、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无法感知世界。因此范畴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

82、在康德之前,传统的认识论通常认为“对象”是固定不变的,我们的知识是去揭示这个对象的本质,从而得到真理,就类似说“知识是围绕着对象转”。就像在哥白尼之前,人们都以为地球是中心,所有的星球都围绕地球转一样,“对象”就类似“地球”。这是康德之前,人们认识世界的普遍方式,也是传统的认识论的思维框架。

83、先验演绎:如同时间空间的“先验阐明”一样,就是要论证范畴在经验中使用为什么会具有普遍必然的客观有效性。这个论证通过“自我意识”来进行。“自我意识”成为“知性纯粹概念”=范畴的基础和根源,知性范畴的运用不过是它的具体实现。自我意识是“先验统一”,即“纯粹统觉的综合统一”,也是康德认为的认识的“最高点”。

84、但事实和真理的定义往往是相互依赖的。当我们问“什么是真理”的时候,常常会回答,“真的观点是有事实支撑的观点”;而当被问到“什么是事实”的时,我们又会说“事实就是它符合某个真理”。真理的定义是“被证实的或者不存在争议的事实”,而事实的定义是“被认为为真的事物”。

85、我打一个比如,比如说,假如“小明是一个好人”这是一条真理。为什么这是一条真理呢?因为我们经常看到小明救死扶伤,乐于助人,这些事实证明,他就是一个好人。那我们更进一步问:为什么救死扶伤,乐于助人就是一个好人的标准呢?一方面,这个标准显然是人类制定出来的,这个标准本身它是不会说话说,它无法反驳。另外一方面,救死扶伤要成为一个真理,我们就要找到也要符合“救死扶伤是真理”的对象,也就是,这个真理,也需要支撑它成为真理的“对象”或者说“事实”,这个对象或者说事实是什么呢?显然,很难回答。

86、第康德的世界主义和全球化观点对我们的时代也具有特殊的参考价值。毕生不愿意迈出哥尼斯堡的康德却具有“世界公民”的眼光,这种眼光与当前流行的“文化相对主义”不同,是以历史从野蛮到文明的发展进化为线索的。只有从这一立场出发,康德才能预测人类由恶向善的前进和“永久和平”的实现,否则我们就不可能指望现实世界的弱肉强食有一天会停止。但康德的世界主义又不是一种温情而无奈的期待,他清醒地意识到人类全球化历程的艰难,战争的血腥和民族矛盾的不可调和,他把唯一的希望寄托于在巨大的灾难和痛苦中人的道德意识的觉醒。在“文明冲突”的今天,康德的这些观点特别值得我们深思。当代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冲突虽然包含有野蛮与文明对抗的因素,但整个却是原始野蛮的“丛林法则”在文明时代的重演。霍布斯当年所描述的“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今天正在各国之间、各种文化之间以世界规模进行,却不再有一个世界君主来充当裁判。我们甚至可以预料,将来即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消除了贫困,但在文化上的鸿沟却仍然难以填平,经济的发达并不能减少战争的危险。地球资源的耗尽和移居外太空的滞后就足以使人类倾向于互相摧毁。我们至今还看不到人类避免自身这种悲惨结局的方法,除了康德所指出的人类道德上的提高。我们以往的道德并没有告诉我们,当人们遇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其他人类时应当如何与他们打交道。我们只是出于利害和临时的考虑才和其他社会的人群结成暂时的联合,一旦触犯自身利益,马上原形毕露。许多民主制度十分完善、几乎很少再有改进余地的国家,他们的民主只在自己国内推行,而无法运用于国际关系中。但也有些迹象表明,一种全球化的道德正在悄然形成。“11”事件后,即使在那些实际受害或可能受害的国家,反对“以牙还牙”的呼声也在日益高涨。由于环保意识的普及,跨国公司的企业也不得不考虑所在国的环保问题,以免给自己的声誉和销售带来损失。欧洲联盟的建立显然促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种族和民族的偏见及历史恩怨的阻力,而走向一个更为合作与和谐生活的时代。全球化肯定不只是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全球化,而同时应当是文化心态和道德意识提高到可以互相宽容、互相协作的结果;也不应当只是“多元并存”,而是谁最先意识到并且最能够做到文化宽容,谁把自己的道德意识提高到能够宽容其他文化,谁就能在多元中占据主导地位。

87、先验感性论的关键性概念是先验、感性、直观、时间、空间,对此,康德从认识主体开始,从主体认识结构层次逐级展开,解析对象、刺激、接受能力、表象能力、感觉、感知,直观,一个个概念解析完毕,再进行必要的廓清。如先天和先验的区分,经验和经验性的区分,现象中质料和形式分解等。最后进行概念之间的勾连,使其建立关系,关系之间嵌入论证素材,犹如高屋建瓴,砖瓦先行。

88、灰常牛x呀,酱紫我完成了一次哥白尼式的认识论革命!我首次将认识的普遍必然性归于主体的认识形式。

89、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

90、产生知识需要两种能力,感性能力和知性能力,感性能力的要素是直观,而直观包括经验性直观和纯直观,而知性能力的要素是概念,在经由理性将概念和概念进行关联,最后形成了知识。

上一篇:庄子经典名句及翻译(精选美句78句)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问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