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辩证法在哪本书(精选美句45句)

2023-07-19 12:11:17 个性说说

黑格尔辩证法在哪本书

1、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论,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有机结合。

2、与希腊辩证法相比,中国古代辩证法的一个明显的不同在于其反生存论倾向,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辩证法中,极少看到对个体生命冲动和内在能动性的积极表达,到处可见的却是对个体生命的化解和放弃。

3、松村一人的《黑格尔的逻辑学》,2012年出版。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黑格尔逻辑学进行的系统分析,视野广阔,细致入微,提出一些新问题和见解。

4、(学术资讯)汇集学术会议资讯、刊物讯息、书讯等

5、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主要是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即唯物论思想。

6、恩格斯以休谟、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为例,就围绕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争论,进行了评述。首先以休谟、康德为代表的不可知论的批判。休谟认为,感觉以外不可知。感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感觉来源不可知,感觉以外是否存在什么也不可知。康德认为,“自在之物”不可知。人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自在之物”。一旦人们企图去认识它,就会陷入“二律背反”。其次将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对不可知论的批判形成对比。黑格尔:批判不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是能够统一的。思维对存在的认识就是思维对自我的认识。统一的基础是绝对精神。费尔巴哈批判不可知论,认为思维对存在的认识是一种感性直观。“与其说是深刻的,不如说是机智的”。最后恩格斯的结论是:实践才是最好的证明。“对不可知论和一切哲学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要得到证实,人类就要马上把他的哲学从理论移到实践中去”。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也指出同样的回答:“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7、丹纳整部《艺术哲学》的著书立说以及笔者上述对于文本的浅析,都是基于“科学实证主义”的态度进行阐释的。但是,反观中国历来的美术作品,尤其是水墨画,与西方的求真的创作态度有着显著的差异,中国绘画注重意境,注重天人合讲究留白和空灵美,从而给予观者充分的想象以及思考的空间,而不是遵循固定的“三点透视”等的模板样式。

8、辩证法的循环之具体的描述和展开,大抵如是。而从黑格尔对于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的三个框架的描述来看,他把其都看成是理念或绝对精神辩证法的展开之产物和阶段之实现。

9、不得不说,这种“否定之否定”、“金字塔式”的行文脉络,能够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深入到作者的思考过程当中去,理清对于某一问题层层分析的过程,这样的写作方式是极具有说服意味的,而这种意味正是体现在逐层分析的过程之中。这最终与文本的接受者——读者形成对话,增加了本书的思辨性与趣味性。

10、为什么人们所期望的正是这个而不是别的呢?在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时,我们就发现,在现代历史中,国家的意志总的说来是由市民社会的不断变化的需要,是由某个阶级的优势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和交换关系的发展决定的。

11、这次修订是在保持原来的基本理论格局的基础上进行的,着重于总结和吸收近10年来社会实践、科学和理论研究的新的积极成果,尽可能回答和澄清一些有影响或被搞乱了的理论问题,尽可能纠正和弥补本书原来的某些不足,并增大它的理论容量,增强它的整体逻辑性,同时也适当注意了在教学和应用中的联系实际问题。

12、归结起来,将黑格尔的绝对理性说或者绝对理念说,放在东、西方哲学史的架构,来做了比较之后,乃就有了较为明确的位置之厘定。

13、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组成的,它不断变化发展着,产生了自然界和人以及人类社会。

14、篇目:《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5、黑格尔哲学解体的两次分化:第一次是黑格尔哲学分化为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第二次是在青年黑格尔派中产生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紧接着恩格斯论述费尔巴哈的贡献,但在同时也指出了费尔巴哈的错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的同时,抛弃辩证法。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扬弃”。

16、例如,丹纳在开篇便抛出自己对于“艺术品”的思考。丹纳认为,一件艺术品绝对不是孤立存在的,应该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随后丹纳从各种维度去讨论艺术品所形成的因素,在讨论各个维度的同时又否定着其单独决定性的作用和意义。这些因素的罗列是根据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进行讨论的,其中包括单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在逐层的论述当中丹纳最终得出的结论——“时代精神”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17、故在黑格尔这里,其认为哲学本身作为观念、理念,抑或理性的产物,所涉及到的,还是与人的一种主观世界的密切结合,乃是人的主观世界,如何来对待自然,如何来对待人类自身,以及如何来对待每个个体的智慧,所关乎的认知的问题。而在黑格尔这里面的理性也好,理念也罢,某种意义上,都是属于认知、思维意义的范畴,乃又莫不是绝对精神的某种阶段的展开和实现,“绝对理性”、“绝对理念”,或者是“绝对思维”等,皆以是名。

18、为了充分证明“环境”对文艺作品以及艺术家的影响,丹纳利用意大利绘画史进行说明,例如鲁本斯的《甘尔迈斯》以及拉斐尔画的林泉女神《迦拉丹》等。从宏观视角上来说,环境和时代对于艺术作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巨大的。

19、第四部分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形成及其在哲学上引起革命性变革的基本内容。

20、譬如(1)黑格尔所讲的自我或者自我性,其本质是绝对精神性,意味着一种自为自在性,而实践儒学讲的自我或者自我性,纵然也体现了自为自在性,但其指涉的自我,不是绝对精神性的实现,而是三构造说的实现,即是“物、心、理”的构造三元与功能一元之不离而不杂的实现。故,细究起来,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概念,可能比较贴近于实践儒学的三构造说里面的“心”的概念,体现的乃是绝对的活动力与绝对的运动性。而实践儒学自我本体本身的材质性、条理性,反而是黑格尔学说里面的否定辩证法的自我本身作为绝对精神性而未尝涉及的。

21、大体来讲,黑格尔的整个哲学,无非是绝对精神的辩证法的展开。至于其中所涉及到的所谓的绝对理性的说法,某种意义上,也是属于绝对精神的不同面向的着落与实现而已。

22、对于哲学无法给予一初步的概括的观念,因为只有这门科学的全体才是理念的表述。所以对于科学内各部门的划分,也只有从理念出发,才能够把握。故科学各部门的初步划分,正如最初对于理念的认识一样,只能是某种预想的东西。但理念完全是自己与自己同一的思维,并且理念同时又是借自己与自己对立以实现自己,而且在这个对方里只是在自己本身内的活动。因此(哲学)这门科学可以分为三部分:逻辑学,研究自在自为的理念;自然哲学,研究异在或外在化的理念;精神哲学,研究由异在返回到它自身的理念。

23、人的生存和动物的生存不同,动物身上也表现出合目的性,但它的目的是消极的、没有意识到的,只是为了单纯的适应环境和延续生命。只有人才意识到,他只是将自身的日益完善化作为目的。因此人的生存不是盲目冲动(尽管也有冲动的要素),而是一个以自身为目的的自觉的创造过程。

24、(1)孙晓晗.读丹纳《艺术哲学》启示(J).大众文艺,2018(24):(2)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黑格尔(德).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

25、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之作为黑格尔哲学的三部分:研究对象所赅摄的“自在自为”、“异在或外在化”、“由异在返回到它自身”诸表达,及其与理念或绝对精神说的纠缠

26、然后会被“考察量是认识质的前提,区分质是认识量的深化。”迷惑,我一开始是因为把“质”认为是“本质”,“量”认为是“现象”,这种语境下乍一看就对了。

27、指出辩证法的唯心主义体系使得黑格尔哲学具有保守性,黑格尔本人并没有明确地得出革命的结论。这种唯心主义体系与辩证方法导致黑格尔哲学最终必然解体。

28、黑格尔“绝对理性说”的位置厘定:以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爱菲斯学派,柏拉图的“理型说”,印度唯识学的“种子识说”,以及康德的“先验理性说”等为比较的参照系

29、丹纳的《艺术哲学》当中说,人是“高等种族”,这是由于人有“概括的观念”,在“高等种族”中,又有高智力民族和较差的民族,但终归“种族”是艺术产生,发展,辉煌和衰落的因素之一。同样,荣格解释“集体无意识”是一种从千百亿年来人类祖先经验的“沉积物”,并且这种集体无意识在从事艺术工作的人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这是由于艺术家对于他本民族各方面知识有过系统的了解,因此继承得更多,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艺术家的心理定势就囊括着文化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具有本民族文化风格或者韵味的艺术作品的影响。虽然精神分析学说的根源并不是直接针对艺术所生成的理论概述,但是这个学说在诞生以来就得到各个领域学者的接受和应用,其中就包括了文学艺术领域。典型的例子就是上述关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在文学艺术领域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30、当你活着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请看看这本书! 

31、第四部分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形成及其引起革命性变革的基本内容

3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69续)《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3、批判施达克的错误。施达克认为有精神追求是唯心主义,有追求物质享受是唯物主义。但恩格斯指出,人们的精神追求与追求物质享受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没有必然联系。

34、思辨的张力由自否定和反思构成,但他们不是两个东西,而是同一个“理性”,是同一个能动过程的内容和形式。

35、(3)刘孚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上)(J).当代江西,2019(01):34-

3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71)《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37、总之,这本书科学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首次明确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确立了对待哲学派别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及其重大意义。学习这部著作,有助于提高马哲素养,树立正确的“三观”,特别是识别和抵制各种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攻击。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提供了根本依据,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性的思想对于分析和认识今天的各种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38、而且还指出黑格尔瓣证法中有价值和正确的方面,指出唯物地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途径。该书是列宁阐述唯物辩证法和辩证逻辑一系列重要原理的著作

39、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首先,人类社会存在客观规律。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其次,研究社会规律的途径。恩格斯指出,应该研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研究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再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40、以黑格尔的矛盾辩证法、绝对理念说的影响与运施为根底,青年马克思思想的演变轨迹之追踪:从博士论文的主体实践论为起点,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以人生本体为其第一设定的实践唯物论,兼以费尔巴哈、恩格斯、阿尔都塞诸说为价值厘定的参照系

41、马克思从数学角度阐述这句话。那么我们更直观一点,比如高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定性,而大学物理的学习就强调定量。大学对物理更深入地研究这件事(说明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也从现实上应对了马克思说的“一种学科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的时候,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42、应该说,  “否定辩证法”,在黑格尔的哲学框架里面,事实上是以所谓的绝对精神为其本体,为其起点,为其主线的,乃不同于后来的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否定辩证法”。在马克思那里讲的辩证法,更多的是接近于“主体唯物论”意义上的“否定辩证法”。把它叫做“主体唯物论”的,是日本的一个学者,叫梅本克己。他是根底于早期马克思的一些论著提出来的,同时又受到所谓海德格尔的人文主体论的影响。当然,另外的,他也受到像西田几多郎为代表的“京都学派”,所谓“无的哲学”的波及。

43、了解了理念之后,再来沉潜黑格尔关于“逻辑学”、“自然哲学”及“精神哲学”里边的研究对象,所牵涉的“自在自为”、“异在和外在化”、“由异在返回到它自身”与理念或绝对精神之间的三方面的纠缠关系。

44、第恩格斯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恩格斯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是“发现现实的联系,清除头脑中臆造的联系。这一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发现人类社会一般运动规律。”首先,人类社会存在客观规律。恩格斯指出,人的目的性“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表面上看是偶然性在起作用,这种偶然性始终受内部隐藏着的规律支配。其次,研究社会规律的途径。恩格斯指出,应该研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研究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再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恩格斯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坚持“两个相适应”: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

上一篇:黑格尔哲学十大精髓(精选美句49句)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问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