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作品推荐(精选美句88句)

2023-07-26 11:33:21 个性说说

马尔克斯作品推荐

1、如果有一刹那,上帝忘记我是一只布偶并赋予我片刻生命,我可能不会说出我心中的一切所想,但我必定会思考我所说的一切。我会评价事物,按其意义大小,而非价值多少。——马尔克斯《告别信》

2、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他(马尔克斯)是“继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

3、在拉丁美洲广袤的土地上,“有胡思乱想的男人,有载入史册的女人,永不妥协的精神铸就了一段段传奇。而生活在其中的我们,从未享过片刻安宁。”新闻记者马尔克斯生于斯长于斯,1967年,40岁的他出版了以哥伦比亚70年内战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该书迅速走向世界,销售过百万。1979年,《外国文学》杂志以1500字的篇幅介绍马尔克斯和他的这部作品。1982年,瑞典皇家学院把诺贝尔奖颁给了马尔克斯,赞誉他“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反映了一片大陆的富足与贫困”,“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这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魔幻现实主义”。1983年,中国文学界在西安开了一场关于马尔克斯和拉美爆炸文学的研讨会。之后,在写作的路上充满梦想的青年作家纷纷汇聚到《百年孤独》的麾下,努力冲破“文革叙事”的藩篱,努力挣脱苏俄小说巨大影响的束缚。因为《百年孤独》,他们开始向往一个崭新的艺术世界,一个中国文化和现代技法结合的艺术世界;因为马尔克斯,他们找到了具体的精神领袖,他们可以像马尔克斯那样,发掘属于自己的文化记忆,书写属于自己的理想主义。扎根于拉丁美洲苦难史的《百年孤独》就这样唤醒了扎根于中国近现代苦难史的中国当代文学;而具有鲜明的左派乌托邦追求的马尔克斯唤醒了相似文化浸淫下的中国作家——这是小说对小说的激活,传统对传统的激活,文化对文化的激活,是一种亟需激活的文化、传统、小说所遇到的天时地利人和。

4、“枯枝败叶”倾朝而出,前去迎接火车。回来时,他们垂头丧气,然而他们团结起来了,有力量了。“枯枝败叶”经过天然的发酵,终于融入到大地中默默发育的种子里去了。——马尔克斯《枯枝败叶》

5、据一位老顾客说,直到本世纪初,餐厅里还挂着各式各样的假面具,供顾客选用。客人戴上假面具,就公然在大庭广众下蹲在院子里大小便。——马尔克斯《恶时辰》

6、境况不佳的可怕结果就是逼着人说谎。——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7、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的经典短篇小说集。作者用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象征,揭示着生命及周围世界的真相,展现了现代人生活的虚无、荒谬和孤独。

8、“黏糊糊的”,看到这个词突然觉得我读霍爱也有这样的感觉

9、还有就是细节极度细微又极具生活气息,如老年的乌尔比诺医生费尔米纳为了浴室里有没有放香皂这么小的小事而爆发冷战,如初掌家政的费尔米纳虽然还保留着买彩色墨水的童真,却在瞬间成熟,认识到阿里萨的幼稚和乌尔比诺医生的可靠…凡此种种也因此使得故事更加耐人寻味!

10、马尔克斯认为这是他自己最好的作品。书单君本来写了一大段评语,还是删掉了,因为张佳玮说得更妙——

11、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主任,浙江省化工高效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化工学报》和《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编委。近五年,在AIChEJ、CES、Polymer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50余件,荣获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5项。

12、国外的版权意识一直都很强,而中国这一方面却比较弱。再加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刚结束了十年内乱,中国人民的思想被严重束缚、精神世界很贫瘠。改革开放带来的外来事物在当时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而国外的文化输入也成为了人们的精神食粮。

13、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经典短篇小说集。简单直白的文风,别有深意的故事,展现了海明威特有的硬汉精神和“冰山理论”。

14、《项链》是一篇很好的短篇小说,结构完整,节奏灵动,主旨明朗。直接,讽刺,机敏,洗练而又有力。你可以把它当作短篇小说的范例。如果让我来说,我能说的也许就是这么多。事实上,关于《项链》这个短篇,我真的已经说完了。

15、广场上的杏树又落满了灰尘。又一个冬天过去了,但冬天悄悄的脚步声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马尔克斯《恶时辰》

16、她教给我们的比我们应该懂得的要多得多,最重要的是她让我们知道,生活中没有什么比一张空荡的床更让人悲伤。——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17、在本书中,他从一生中至重要的决定——陪妈妈回乡卖房子——讲起,回忆了两次回乡之行、他的求学之旅、记者生涯、读书与写作经历……细数了生命中珍贵的人:启发他写作的祖父母、给予他信心的同学、在文学创作和记者生涯中全力支持他的朋友、同甘共苦的家人、至爱的伴侣……

18、她原本是幸福的,可她自愿放弃了幸福的生活。今天能稍偿所失,也算心满意足。——马尔克斯《枯枝败叶》

19、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GarcíaMárquez,1927-2014)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02年出版自传《活着为了讲述》。2014年4月17日于墨西哥病逝。

20、多读书,读好书。跟着好书,我们可以和智者对话,探索未知世界,开拓广阔视野,激发无限灵感。好奇浙大杭州科创中心的科学家们和工作人员都在读什么书吗?“好书推荐官”系列推文告诉你,每两周一期,我们把他们最爱的图书推荐给您,同时也会给幸运读者送出这些推荐书籍哟!

21、外祖父的漫长故事,自己的凄凉境遇,对海明威的崇敬和学习,而立之年,巴黎的寒冬,漫长的等待。这一切融汇一炉后,就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这是马尔克斯最纯粹的一部小说,没有魔幻隐喻,没有华丽跨越,就是一个最质朴不过的故事。它足以回答这个问题:

22、“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作者用一个毁灭的结尾来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愤懑。

23、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第三部正式出版的作品。用简练客观的语言,展现了平凡人在绝境中保持体面、尊严的态度和对生活的勇气。

24、那个尴尬的傻子死了,人们这才发现他美得动人心魄。——马尔克斯《世上最美的溺水者》

25、换种方式表达:第一遍读出错乱,第二遍读出鬼怪传奇,第三遍读出历史,第四遍读出家庭,第五遍读出现实政治生活,第六遍读出深情厚谊,第七遍以后才读出艺术表达之迷狂和魔幻现实手法之精妙无双…

26、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7、一个以勤俭谦恭为美德的家庭,没有权利轻视命运的馈赠。——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28、寻情逐爱,犹如一场高傲的围猎。——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29、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30、但很快重点情景再现了,就是祥林嫂跟贺老六生的那个孩子,叫阿毛!是个刚会走的6岁的一个小男孩,让祥林嫂打扮的挺可爱!突然有一天,祥林嫂就满世界的喊,在荒山上就一直奔跑着寻找着叫阿毛,阿毛,随着那一声声撕心裂肺凄厉的哭喊,就出现了一堆小孩儿的衣服,

31、默尔索的悲剧在于他始终在社会的边缘游走,在个人的、私密的、肉体上的生活的边际游荡。这个社会是容不下异类分子的,因此大家立即把他视为社会的破坏者而必须杀而后快。而我却从中感受到他是一个活在自己真实世界的人,他拒绝说谎,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他宁愿死,也不愿意向那些人说出一些违背自己心意的话。

32、鲁迅的《祥林嫂》!有关祥林嫂的故事梗概,想必是大家都很熟悉,我就没有必要赘述了,但其中有一段,人物情景,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33、GabrielJosédelaConcordiaGarcía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34、曾记否,就在10多岁时候,当看到《祥林嫂》这部电影的时候!当时并不知道是鲁迅的杰作,那也是平生第一次,看到女性如此的悲剧,尤其是祥林嫂被迫与贺老六成亲,因为贺老六没钱治病,硬生生的挺死了,

35、这是发生在达连的圣马利亚港被蚁群吞噬之前很久的事了,但山冈上那座陵墓依旧完好无损,遮阴的龙口花直直向上,睡在大西洋的风中,每次经过那里,我都会给他带去满满一汽车的玫瑰花,我的心也会因怜惜他的美德而隐隐作痛,但接下来,我会把耳朵贴在墓碑上,听他在那口已经破烂不堪的大箱子的碎片中哭泣,如果他又死了,我会再让他活过来,这个惩罚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只要我活着,他就得在坟墓里活下去,也就是说,永远。——马尔克斯《世上最美的溺水者》

36、应该说,莫言从马尔克斯那里寻找到了自己的“文化自信”。他开始重读蒲松龄,开始关注齐鲁大地的历史,并试图在“高密东北乡”里用中国文学从未有过的喧嚣方式一一展现。且不说他的中篇小说,单是他的11部长篇,就构成了一部大致完整的中国近百年的发展历程。而马尔克斯带给他的直接影响也有很多,包括人物身份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等等,不一而足。比如带妻子去做流产的上校(一度,莫言的小说里特别爱出现马尔克斯写过的叫“上校”和“姑妈”的人物)一路上的奇遇(《球状闪电》);让“右派”开始一场喧嚣的、充满欢乐的长跑比赛(《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让不同的人物以第一人称独白(《笼中叙事》);打乱时空,多线索并进叙事(《酒国》)等等,不胜枚举。甚至,他还产生了写一部中国的《百年孤独》的雄心壮志,他写了一部《丰乳肥臀》。我们无意比较两部作品的质量高下,只说同样是两部作品给两个作家带来命运转折,却是一个登上了世界文学的殿堂,另一个却颇受诟病并因此背着一个“趣味低下”和“历史观不正确”的包袱改变了军人身份。

37、我熟读一部部作品,将它们转换成日语,常常真实地感受到那在别处寻觅不到的温暖和触感。同时,他的作品中洋溢着质朴的谐趣、令人惊异的超现实的奇妙,时时令人难掩惊愕。故事接下去将流向何处、如何展开,几乎在所有情况下都无从预见。

38、凡是幸福无法治愈的,任何药物也都无法治愈。

39、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40、要是您从忏悔中还了解不到真情,那事情可就更严重了。——马尔克斯《恶时辰》

41、假如人生是一本大书,那么在书边的空白处随意写下的,会是些什么感想呢?

42、然而,天使不但度过了难挨的冬天,到了太阳开始露面的日子,他甚至好了起来。一连好多天,他躺在院子尽头一个谁也看不到的角落里,一动不动,到了十二月初,他的两只翅膀上长出了羽毛,又大又硬,就是那种又老又丑的大鸟的羽毛,倒像是又遭遇了一场横祸。但他肯定知道这些变化的原因,因为他非常小心不让人注意到自己的变化,不让人听见自己偶尔在星光下唱水手的歌。一天上午,埃莉森达正在厨房里切洋葱准备做午饭,一阵风从海上吹了进来。她从窗户探出头去,吃惊地看见天使试图飞起来。他动作笨拙,趾甲在菜园里刨出了一道深沟,难看的翅膀在阳光中滑行,在空气里找不到依托,差点儿撞翻畜棚。但他终究飞了起来。——马尔克斯《世上最美的溺水者》

43、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44、马尔克斯不仅因其丰富的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还以其深刻独到的文学创作观和美学追求著称于世。

45、收录有《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告诉女人们我们出去一趟》《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等。

46、《纽约时报》:《百年孤独》是“继《创世记》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47、而透过这些爱情,小说表现的是哥伦比亚的历史,是哥伦比亚人自己破坏哥伦比亚的历史。小说的结尾是船上挂着标志霍乱的旗帜,在那条被糟蹋、污染的河上来回游弋,好像说明爱情并非最终战胜一切。不过,小说中的霍乱并不仅仅停留在比喻意义上,传染性霍乱的确降临过平和的南美大陆,带来诉说不尽的惨痛悲凉。

48、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也是20世纪整个西方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笔触精炼完美,总是在最细微的日常现实中发现人生的深意。

49、生活只不过是不断地给人一些机会,好让人能活下去。——马尔克斯《恶时辰》

50、文学界以外的人或许会有疑问,《百年孤独》到底是一本什么书,马尔克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他们为何会对1980年代的中国当代文学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以至于改变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面貌和进程?而且,让每一个大名鼎鼎的中国作家提到自己如此师承的时候都“不悔少拜”?这种疑问,某种意义上就像普通民众,尤其是年轻人,难以理解《共产d宣言》到底是一本什么书,马克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们为何会对“五四”前后的中国革命知识分子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以至于改变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面貌和进程一样,耳熟不能详。当然,对于试图解释这种疑问的人而言,难度也与后一种同。

51、正是在这个时候,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文学作品自然也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注意,所以《百年孤独》在中国受到了强烈的追捧。因为中国版权意识的淡薄,在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中国出版社随意发行《百年孤独》才会惹怒马尔克斯。

52、获奖之前,莫言就早已经有了一个称号——“中国的马尔克斯”。他称福克纳和马尔克斯对自己而言是“两座灼热的高炉”,他曾无数次从他们那里获得能量和温暖。他缔造的乡村帝国“高密东北乡”就是福克纳的“邮票故乡”“约克纳帕塔法”的翻版;而他由“我奶奶”讲故事开始一下子进入齐鲁文化的广袤高粱地、并成功“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诺贝尔奖颁奖词)的创作风格和创作精神,则完全来自于马尔克斯的启发。马尔克斯带给莫言的不止是方法论,更是一种新的“小说伦理”,即“无不可以入小说”,尤其是中国民间传统中的“封建迷信传说”、不登大雅之堂的“祖母讲的鬼故事”。这一点也启发了贾平凹,他的“商州系列”即是这一启发的直接成果。当然,莫言也揣摩到了马尔克斯的批判精神,他的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酒国》《蛙》等就是这种魔幻现实主义批判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53、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这个古老的家族也曾经在新文明的冲击下,努力地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尽管有过畏惧和退缩,可是他们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融入这个世界。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作者表达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作者用一个毁灭的结尾来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愤懑。

54、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55、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该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

56、收录有《好人难寻》《圣灵所宿之处》《善良的乡下人》等。

57、永远说你感到的,做你想到的吧!如果我知道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看你入睡,我会热烈地拥抱你,祈求上帝守护你的灵魂。如果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看你离开家门,我会给你一个拥抱一个吻,然后重新叫住你,再度拥抱亲吻。如果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听到你的声音,我会录下你的每个字句,以便可以一遍又一遍永无穷尽地倾听。如果我知道这是看到你的最后几分钟,我会说“我爱你”,而不是傻傻地以为你早已知道。——马尔克斯《告别信》

58、亲爱的堂萨瓦斯,我一向认为,您唯一的美德就是厚颜无耻。——马尔克斯《恶时辰》

59、圣女果、西梅炒土豆?浙大杭州科创中心“黑暗”料理节来了!

60、1985年到1993年,中国文学就这样在模仿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卡夫卡、卡尔维诺、米兰·昆德拉中找到了自己的话语特色,形成了庞大的创作团队,结出了不同形态的硕果,并进而创造了建国后六十年文学的高峰。

61、马尔克斯不仅因其丰富的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还以其深刻独到的文学创作观和美学追求著称于世。

62、“根据我的政治抉择,我是一个‘听命人物’,政治上是惟命是从的……但是我对于所谓‘听命文学’,或者更确切地说,社会小说,很有保留。因为我认为,这是一种眼光短浅的对世界以及生活的看法,即使从政治上说,也不会起任何作用。拉丁美洲人民对于压迫和不公正实在太了解了,他们期待着一种真正的小说,而不只是某种揭发材料。”

63、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JosédelaConcordiaGarcía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64、如果不能确知命运指派给我们怎样的角色和使命,我们就无法继续活下去。——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65、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读者喜欢他的作品自然是好事,但是版权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一部作品辛辛苦苦的构思、成型,花费大量精力,作品带来的经济效益才是对作者昼夜耕耘的回报。所以作家最讨厌的就是盗版行为。

66、他那些即兴创作的短篇小说却无懈可击。就像某个5月天因为暴风雪,使得圣伊西德罗庆典的斗牛表演被迫取消,那天下午他在马德里的自助式公寓写了三个短篇小说,据他自己跟乔治·普林顿说,这三篇分别是《杀人者》《十个印第安人》和《今天是星期五》,全都非常严谨。

67、马尔克斯的创作立足于拉美大地,怀着深厚的民族感情,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鞭挞各种各样的邪恶势力,同情弱小,反对强暴,表达人民对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的渴望,揭示重要的社会问题,暴露形形色色的社会流弊等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现实。

68、梅梅笑了笑。这是凄凉的惨笑,看起来倒不是因为现在情绪不佳,而像是她把这种惨笑收藏在抽屉里,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就拿出来。——马尔克斯《枯枝败叶》

69、我诚心诚意地建议诸位尽可能经常地拿出契诃夫的书来读读(即使经过翻译走了样也不要紧),并按照作者的意图陷入遐想。在一个到处是茁壮的歌利亚们的时代,读一读有关柔弱的大卫们的书是非常有用的。凄清的景色、排列在荒凉、泥泞的土路旁的枯萎的柳树、在阴沉的天空中鼓动着翅膀的黑乌鸦、在一个平常的角落里突然翕动起某种令人惊异的回忆——这一切勾人心魂的朦胧、这一切美丽动人的柔弱、这整个契诃夫式的鸽灰色的世界在极权国家崇拜者们许诺给我们的那个强壮、自负的世界的炫示下都是值得珍爱的。

70、这样说,并没有贬低余华的意思,“太阳底下无新事”,更何况是小说的技法呢。而且,即便是阅读了马尔克斯的读者也并没有不认可余华。马尔克斯也有自己崇拜、借鉴,甚至倒背如流的作家和作品,比如福克纳、卡夫卡、伍尔夫、还有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等等,但他同时也说“作家永远是孤军奋战的”。而且,站在巨人肩膀上变成自己最难。无论如何,余华靠着中国经验和《活着》的特殊接受语境,已经成了他自己。只是,他学到了马尔克斯的小说技法,却没有学到他处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的能力——“魔幻现实主义”也终究是现实主义,马尔克斯也无时不在强调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他说:“小说是用密码写就的现实,是对世界的揣度。”“现实并非纸上之物,它就在我们身边,每天左右无数生死,同时也滋养着永不枯竭、充满了美好与不幸的创作源泉。”从这个意义上,或许可以解释为何莫言会受到诺贝尔奖的青睐,因为除了技艺精进之外,他总是能够离现实更近,而余华,一靠近现实就暴露自己的弱点,《兄弟》如此,《第七天》也是如此。

71、不多读几遍你很难意识到故事的起承转合,围绕一个又一个中心人物展开故事的接缝联系在什么地方,不反复玩味,你根本找不到作者跳跃思维的逻辑隐线何在,就像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72、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摒弃了《百年孤独》时期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在这部小说里,“一切都是严肃的,有分寸”。小说写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爱的故事。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

73、他打破的不仅是个人的孤独、他的祖国哥伦比亚的孤独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孤独,而且还打破了世界的孤独。

74、马尔克斯自认为最满意的一部作品之最精炼,结构最简单的一部作品。小说从深层次上来讲,是对当时时局政治、军事独裁、封建愚昧的抨击。它是一部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的着重心理分析的意识流小说,把现实和幻想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两者相交错,是现实主义的精品。

75、作者表达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

76、一本哲学家写给妻子的情书。出版的第二年,作者高兹就与爱妻双双自杀了,让人无限感慨。

77、《百年孤独》描写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还有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的兴盛和衰败。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以及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完美的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华丽的虚拟世界,使这本书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该本书表现了拉丁美洲令人惊异的疯狂历史,也使得马尔克斯被人们称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

78、在此之前,我阅读的大多是古典作家,这个拉美大陆颇有代表性的作家的充溢着现代精神的力作,使我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阅读它时,我的心情激动不已,第一次感觉到叙述的激情和语言的惯性,接下来我就模拟着它的腔调写了《售棉大路》。这次摹仿,在我的创作道路上意义重大,它使我明白了,找到叙述的腔调,就像乐师演奏前的定弦一样重要,腔调找到之后,小说就是流出来的,找不到腔调,小说只能是挤出来的。

79、马尔克斯的书对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是让人忍不住想往下看、往深处看的那种吸引。对我来说,阅读体验最好的是《爱情和其他魔鬼》,这也是我通常给从未读过老马作品的人建议看的第一本书;最瑰丽的是《族长的秋天》;最弘大的是《百年孤独》......

80、《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名家称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81、我喜欢《都柏林人》,并不是因为我觉得它比《尤利西斯》更伟大,而是更精粹、完美,更让我迷醉。这就好比有人认为《雅尔塔的春天》比《洛丽塔》或《微明的火》更纯粹,道理是一样的。

82、1982年,瑞典文学院认为,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马孔多的世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因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

83、对我来说,在《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之间很难取舍。

84、——选自《温暖的旅程——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

85、共收录了8个经典短篇,包括《礼拜二午睡时刻》《平常的一天》《咱们镇上没有小偷》《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等。

86、请给我一个偏见,我将使世界转动。——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87、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写到了“死亡”的老马尔克斯,用自己的离世让“死亡”从虚构变成了现实,也让自己写了一生的“孤独”主题变成了现实。因为这个现实,那些经历过1980年代的中国作家开始回忆多年以前他们读到《百年孤独》时候的情形。几乎每一个人都在表达,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实践可以分为“读过《百年孤独》之前”和“读过《百年孤独》之后”两个阶段。对一部翻译作品、一个外国作家,如此毫无分歧的、不加避讳的尊崇在中国当代文坛几乎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而正如年轻的奥雷里托在一个星期二的午夜,起义占领了马孔多,变成了奥雷良诺上校一样,他们从不世出的《百年孤独》身上获得了革命性的新生,成长为中国文坛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名单很长,莫言、余华、陈忠实、阿来、格非、苏童、贾平凹、韩少功……在文学史上,他们大多被称为“先锋作家”和“寻根作家”;在读者心中,他们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一梯队,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水准。而莫言是马尔克斯在中国“爆炸”出的最绚烂的花火——这个结论在2012年10月之前也成立。

上一篇:金碧辉煌的意思和造句(精选美句78句)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问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