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精选美句89句)

2023-07-06 12:30:57 个性说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

1、    明暗光影的配置,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融通视觉艺术的形态之它缘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多维观照和深刻理解。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不是理想化的宗法制世界而是病态、不和谐的现实连同它的明暗面,激烈冲突和不安,黑暗的深渊和对理想的突发激情成了他永不枯竭的创作灵感的源泉。因此,伦勃朗似的明暗光影配置,既反映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诗学的现实主义特征,又更有一种建构在历史回顾和未来前瞻之上的上帝般的凝视和超越。这里汇集的是作家终极关怀下的大悲哀、大忧患意识。(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

2、   40年代年中期,陀氏参加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倾心于空想社会主义,深层原因恐怕还是与他的“梗”有关。当然,此时的他已超越创作《穷人》时的眼界,试图通过寻求社会方案解决穷人的“穷”和尊严问题。但这条路随着1849年的彼得特拉舍夫斯基小组被沙皇政府的捣毁和全体组员的被捕戛然终止了。在经受了行刑场上由死刑改判为苦役流放的精神刺激之后,“那神圣的病”——癫痫从此成为他逃离逼仄、丑陋的现实进入另一个世界的通道。据他自己说,他常常在那发病的“震颤”中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的光亮。那个世界没有贫穷和病痛,只有祥和和欣悦。西伯利亚的十年,陀氏经历了苦役、流放、服兵役,又娶了朋友的有些神经质的寡妻……总之,整个50年代陀氏经历了约伯式的种种磨难,之后,他的世界观转向了,由一个空想社会主义的追随者,变为一个虔诚的东正教徒。个中缘由太过复杂,但其中必有对“概念扭曲人、控制人”的初始警觉。   

3、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小贵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和乡间度过。184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穷人》,受到高度评价。1848年发表中篇小说《白夜》。1849年因参加反农奴制活动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此期间发表有长篇小说《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作品。

4、人生有多少步棋要走?我们无法预料的又有多少?——《白痴》

5、    苦难美学建立在文学文本中对苦难成因和价值的追问之上,其中,“美拯救世界”是苦难美学核心的命题之旨在探讨美为何物,美能否拯救世界,以及所要拯救的世界之无法拯救的原因。苦难的发生在陀氏的创作中有如下几个原因,第一是源自社会地位的不对等;第二是源自人灵魂深处对上帝存在的深度怀疑;第三是源自人性本身。苦难的后果使拉斯柯尼科夫们拿起斧头戕害无辜,使索尼娅们感谢上帝让她们认识现世的残酷和期盼来世可能的美好,使娜斯泰谢们宁愿放弃可以翻转世界的美以死亡的代价获取腐朽堕落世界的震惊,然而,这些直接导向宗教的行为并没有拯救世界,因为“宗教是一种超越性形式,而非一种安慰性的幻想的社会倒影”苦难美学恰恰给人提供的就是“一种安慰性的幻象”。作家试图在苦难叙事中寻找到一种残酷的美,即人只有经过苦难的洗礼,才能如索尼娅一样成为圣徒式的女性。需要注意的是,“美拯救世界”的言说尽管只出现在小说《白痴》中,但却是贯穿作家所有创作的公共命题,其核心内容为美是苦难的代言者。然而,纵观《罪与罚》和《白痴》中的苦难,人们发现苦难可以使个体陷入对天堂的冥想,但不能真正拯救世界,因为作为美的载体的女性无论是索尼娅还是娜斯泰谢仅从道德层面去触动他人的灵魂,而且她们自己都无法拯救自己。另外,美能拯救世界的前提是这个世界有可能被拯救,遗憾的是,在作家的系列作品中,世界已经腐烂,没有被拯救的希望。

6、《“俄罗斯理念”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晚期作品中的意义()》

7、对话性(人物关系间的平等的意识价值关系)和复调性(意识结构呈现出的对位性)是由前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1895——1975)提出的,这位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的大学者,生前虽曾遭受关集中营、流放南方的政治磨难,29年过着身残、友亡的悲惨生活,但其一系列的天才论著却震撼了世界,兑0世纪的语言学、美学、哲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代表作是《小说话语》、《审美活动中的作者与主人公》(20年代初)、《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诗学问题》和《拉伯雷的创作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65年),其重大成就在于借助于对陀氏小说和拉伯雷创作的研究,从语言思维哲学角度探索小说叙事语言中的对话性、复调性和狂欢化意识——仪式问题,深化了对小说叙事本质性的认识,使人们对小说的认识不再停留在简单的表层分析上,而是提升到了对人类的意识结构、精神本质的透析上来,小说自此之后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故事叙事,而是一种思想的试验,精神的变奏(米兰·昆德拉)。

8、    就陀氏创作的本质而言,其宗旨并非要再现人物或事物的外部表象,写出它们之间一般事理的逻辑关系,而是要表现作家心中的人物与事件的内在关联,如此一来,“阴森森”的房子和阉割派教徒就超出了一般的逻辑关系,而成为一种情感辨识关系、心理逻辑关系。借鉴绘画语言中形状与色彩的特殊构图效果,传达作家难以用平白的叙事语言表述的形而上的精神意象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诗学又一潜在的形态特征。

9、在他的作品中会看到人性的深刻、信仰的力量、一股全新的生命力在内心闯荡。

10、   这间博物馆记录了陀氏从出生的1821年到1837年到寄宿学校之前的生活经历。那么,它在整个陀氏的创作和生平中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呢?我想提请注意的是,在这间房子里,陀氏从出生一直长到16岁。16岁,一个半大小子!作为一个早熟的少年,他最初的生命体验:对自己、对家庭、对世界、对贫穷和富有已经早有认知和体会。可以说,他后来的所有无常的乖戾和天启般的洞察都来自于这最初的生活环境的“馈赠”。尽管他写了很多有关彼得堡的故事,创造了很多属于他的“彼得堡神话”,但在本质上,他是莫斯科人,一位带着玛利亚济贫医院“穷人”印迹的莫斯科人。

11、③、小说的全面对话性,由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的平等对话形成全书的复调性结构。

12、(9)《别林期基选集》第三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第449页。

13、《俄罗斯语境下的末世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方案及其在现代俄罗斯历史上的实现》(霍鲁日)

14、坦白说,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血液已经不平静;我想必有先见之明:我是不会这样太太平平离开鲁列津堡的;我的命运必定会有一个急遽的变化。既然如此,那就听天由命吧。我对轮盘赌抱这样大的希望,看来似乎很可笑,但是我觉得更可笑的是一般人的传统成见,他们认为寄希望于赌博是荒谬的、愚蠢的。为什么赌博比别的挣钱方法(比如说做生意)更坏?是的,一百个人中间只有一个人会赢钱。但是,这跟我有什么相干?

15、盼望你们都来认识他,俄罗斯永不褪色的文学巨匠。

16、人类存在的秘密并不在于仅仅单纯地活着,而在于为什么活着。当对自己为什么活着缺乏坚定信念时,人是不愿意活着的,宁可自杀,也不愿意留在世上,尽管他的四周全是面包。——《卡拉马佐夫兄弟》

17、我想,在那么五分钟里,我手头大约一共有四百弗里德里希。这时候我离开赌场就好了,可是我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心情,要向命运挑战,跟命运拼搏一番。我押上按规定是最大数目的赌注——四千盾,结果输了。我冒火了,掏出身边所有剩余的钱押上去,又输了,于是我恍恍惚惚地离开了赌台。我甚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直到快吃饭的时候才把我输钱的事告诉了波丽娜·亚历山德罗夫娜。在这以前,我一直在公园里徘徊。

18、上当了!上当了!只要听信一次骗人的深夜急诊铃声——就永远无可挽回了。

19、购买链接:https://m.tb.cn/h.f6QGBVC?sm=33c20e

20、结束在西伯利亚的流亡生活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重归故土。在他缺席的十年间,车尔尼雪夫斯基引导的“合理利己主义”统治了俄国思想。这一融合了费尔巴哈的无神论思想、十八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以及英国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的思潮成为俄罗斯激进主义的基础。

21、谁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就会成为新人。谁能战胜痛苦和恐惧,他自己就能成为上帝。

22、什么人得到便宜呢?单单便宜了那些没良心的,因为他们压根儿没有良心,怎么会受良心责备?而倒霉的却是那些天良尚未泯灭,还有羞耻心的正派人。所以说,在尚未做好准备的土壤上实行改革,何况还是照抄人家的做法有百弊而无一利!陀老爷子成功预言了他逝世几十年后俄国土地上的共产主义灾难。也适用于在那之后又过了半个多世纪,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灾难。《卡拉马佐夫兄弟》

23、多样的主观可以带来相对的客观。阅读的过程中都应生成属于我们个体的理解。

24、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世时就成了俄罗斯文学批评界的焦点人物。但由于其小说思想性过于深刻(初看起来甚至有些枯燥、晦涩),同时代文学界还没有完全理解这个深度,所以在他去世后,因哲学家们参与对其著作和思想进行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哲学思想才开始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接近的,当时还很年轻的俄罗斯哲学家弗·索洛维约夫在陀思妥耶夫斯墓基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此后的三年(1881-1883)连续写出三篇纪念他的讲话,对他的宗教哲学思想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此后,从哲学的角度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仿佛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中的一个主流。十九世纪末,俄国哲学家们纷纷把自己的目光转向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他看作是自己哲学创作的原动力,接触过他的哲学家们纷纷改变了自己的“信念”:要知道当时的俄国哲学界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压倒了索洛维约夫”(别尔嘉耶夫语),这是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甚至是虚无主义、实证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盛行的时代,绝大部分从事哲学研究的人都是在这个环境里成长的,甚至信奉这些时髦学说。通过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中的许多人完全转到了与当时流行的这些学说对立的一面——基督教信仰,有人甚至直接成了东正教的神职人员,宗教哲学成了俄国哲学界的主流之一。比如布尔加科夫,在他“从马克思主义到唯心主义”(布尔加科夫于1903年出版的文集名称)的转向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布尔加科夫当时曾经写过对《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评论《伊万·卡拉马佐夫是个哲学家》(190年,后被收入文集《从马克思主义到唯心主义》,圣彼得堡,1903年),高度评价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哲学思想,同时明显地感觉到作家对其精神世界的巨大影响。此外还有《荆冠》(1906,文章论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哲学思想),《四分之一世纪后论陀思妥耶夫斯基(1881~1906)》,以及《俄罗斯的悲剧》(1914年,论《群魔》)。这些文章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评价。梅烈日科夫斯基的《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1900~1902)至今还是对这两位作家,特别是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哲学思想最具独创性的评价。二十世纪初俄国哲学界(所谓的唯心主义阵营)里最受欢迎的两个俄罗斯思想家是索洛维约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特别是《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成了哲学家锻炼自己哲学批判能力的阵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成了许多哲学家衡量和规范自己的世界观的标准,或者是批判的对象。列昂季耶夫、罗赞诺夫、沃伦斯基、维切斯拉夫·伊万诺夫、卡尔萨文、拉普申教授、维舍斯拉夫采夫、津科夫斯基、莫丘里斯基、尼·洛斯基、弗兰克、斯捷蓬、舍斯托夫、格森,等等,都论述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哲学思想,或是写过专门的文章,或是写过专门的思想传记。至于流亡的思想家们,更是继承了这个主题(参见《俄罗斯侨民论陀思妥耶夫斯基》,莫斯科,1994年俄文版)。当然,还有别尔嘉耶夫,他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上的联系很有代表性,同时也与众不同。

25、②把人物引入一个真正的对立矛盾之中,全面展示人的外部冲突与内部冲突。

26、购买链接:https://m.tb.cn/h.f6QGBVC?sm=33c20e(请复制至浏览器打开)

27、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写了现实中人所经历的种种悲剧,呈现了一幅幅骇人的罪恶场景,因此被认为是晦涩阴暗的作家。

28、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下简称陀氏)的艺术世界里,人若想摆脱苦难的宿命,就该学《白痴》中的梅什金公爵样子,以圣愚的面貌降临到这个罪恶的世界。不过实际情况是,梅什金不具备拯救世界(即现实)的能力,反被世界所毁灭。陀氏对美的理解别树一帜,他通过对苦难的沉思来寻找苦难的形而上意义,从而获得了某种只有从痛苦中才能提炼出来的哲理思辨之美。

29、作者简介:傅星寰,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硕、博研究生导师,辽宁师范大学3级特聘教授。学术兼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辽宁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从事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研究二十余年,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学术专著3部、译著2部。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访问学者,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师范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项、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多项,其学术成果多发表于A&HCI收录期刊和CSSCI期刊,学术观点曾被《新华文摘》摘编,多篇论文被《人大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近年来,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莫斯科文本”与“彼得堡文本”研究。

30、(1)参见拙作《四维空间明暗光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人格和审美意象》《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1期。

31、内容提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在形态上存在着对其他门类艺术的兼融、借鉴乃至潜移倾向。本文着重分析绘画手段在其创作中的运用。这包括明暗光影的配置、形与色的构图效果、色彩、空气、光的表现,以及绘画主题与作品主题的沟通契合。本文认为这一倾向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和复杂的世界观的内在矛盾互为观照。惟其如此,方能传达作家精神世界的深广内容。

32、    伊万的思想和创作成熟时期的陀氏很接近,因为伊万的话传达出的是一种激情,这种激情属于一个被生活和历史所拒绝的人,这个人认为仅有对痛苦者的同情是远远不够的,这个人同时也不想成为制造他人痛苦的材料。很明显,如果不将作家关于痛苦的答案理解为顺从、信仰上帝的同义语,那么由其在《卡拉马佐夫兄弟》提出的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将没有任何着落。陀氏的“无法说清楚”实际已经说清楚,即苦难留给人的启示永远大于或超越苦难本身,苦难使人(作品中的人)能够更加接近事实真相。

33、金钱当然是一种专横跋扈的权力,同时也是最高的平等,它的全部主要力量就在这一点上。金钱会把一切不平等削平。《少年》

34、VIP权益:“PUP小书童”专属服务,主要包括书目查询与推荐、试读章节发放等

35、A、表层结构上的强烈的戏剧性、悬念感、莫测性、突变性和聚集性。

36、而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拥有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

37、    陀思妥耶夫斯基用画家的艺术视角处理自己的小说素材,通过明暗光影的配置、形与色的构图效果、色彩、空气、光的表现,还有绘画主题与作品主题的融通契合,将一幅幅呈现出共时性的内心景象画移位于线性文字之中,或者说,以线性文字构织出一幅幅鲜明逼真的画面一个个聚焦透视的立体空间,一个个光影斑驳的艺术世界。正是他有意识地运用绘画艺术的透视法(perspective),才能使他的作品有了更深的思想深度。

38、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俄国作家。

39、    读陀氏的作品,人们不仅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他对视觉艺术的可观性、可感性的极好把握,他的小说艺术在结构布局、表达方式和语词透义方面与绘画技法的融通;同时还可以察觉到他是一位极善于从绘画主题(主要是宗教性绘画)中寻找作品主题契合点的作家。这折射出作家因世界观的深刻矛盾而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象的复杂性及宗教参悟的不可言说性。

40、人类永远不会凭任何科学和任何利益轻松愉快地分享财产和权利。每人都嫌少,大家全要不断地埋怨,嫉妒,互相残害。

41、一个作家应该极力在平凡中去寻找既有趣味,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情调。

42、每一个人的意识流都在音乐主题的变奏中展开延宕。

43、他说人是一个谜,我在研究谜,因为我想成为一个人。鲁迅也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

44、可以说教育项目《俄罗斯文学之旅: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西伯利亚》是在俄罗斯和国外庆祝陀思妥耶夫斯基200周年诞辰的开场白。

45、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有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洁白来。而且还不肯爽快地处死,竭力要放他们活得长久。(鲁迅评)

46、有人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而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47、我记得读的第一部作品是他在世时的遗作《卡拉马佐夫兄弟》,他所塑造的一个个有血有肉,复杂矛盾的人物性格,一场场激烈的戏剧性冲突,将人性里面的善与恶不可思议得融合在一起。

48、     “上帝是否存在”,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终生所困扰的问题。因为它关系着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是否有意义。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如果归根结蒂上帝并不存在,所有迄今有过的一切价值便都化为虚无,建立在基督教道德上的一切信念,就都是人为设置的欺骗与自欺。在《白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利用荷尔拜因的《棺中的基督》将这种困惑与作品主题形成了很好的契合。“在那幅画上,基督的脸因受到毒打而浮肿了,布满了可怕、浮肿的、带血痕的青伤。眼睛睁着,眼珠歪斜,睁开很大的眼白闪烁着一种死板呆滞的光泽。”(13)连梅思金也痛苦地承认:“有的人看了这幅画会丧失信仰的。因为“在看这幅画的时候,你仿佛觉得自然就象一头铁石心肠默不作声的巨兽,”将你心中全部的圣洁和美好,批碎并吞噬殆尽了。既然上帝并不存在被疯狂的激情肆虐着的灵魂,为什么不能放荡一下呢?罗戈任正是在这种丧失信仰状态下,从这幅画中寻找着自己叛道的缘由和杀人泻愤的支持。这一画面的选用,使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部作品在主题表现上极具批判意味。这使我们想到十七世纪初的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他的作品曾遭到当时杜会的排斥和非议,原因之一就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宗教的怀疑和批判态度,因此“怀疑、批判、不合群,绝不美化现实”成为他绘画艺术的特点。而作为文学艺术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品主题的再现上往往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49、尼采说:“我内心会产生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来感谢他。我敬爱陀思妥耶夫斯基,正如我对帕斯卡尔的爱一样。” 

50、Онлайн-презентацияпроектаи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ыемероприятиясостоятся 14-18декабря2020 г. ввузахишколахКНРиКазахстанаидругихстран.

51、一个活生生的人总是想得到一点人生的乐趣。——《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52、由于我自己狂热地一心想赢钱,当我跨进赌场的时候,这种贪婪以及诸如此类的丑恶心理可以说是正中我的下怀。大家不必互相谦让,可以公开地为所欲为,倒也是件痛快的事情。为什么要欺骗自己呢?这是一种无聊透顶、挥霍无度的玩意儿!

53、然而,并不是每一个身经忧患的人都能像他那样深刻地反思,并借助信仰完成对复杂人性洞幽烛微的探索。陀思妥耶夫斯基总是被命运从人生惬意的舒适区拉出来,不断地进行突破和超越,最终达到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度。

54、    舍斯托夫将陀氏这种具有宗教宿命色彩的苦难意识和基尔凯郭尔的美学思想联系起来,认为与伦理学中那种永远将人置于痛苦的祭坛上不同是,美学思想观照下的苦难(страдания,переживания)之所以闪现美的光芒,是因为苦难会在苦难者的审美意识中回归为一种美,当苦难成为审美的内容时,其涵义会发生改变,苦难的内容甚至被取代,具体而言,陀氏之所以将马卡尔·杰符什金(《穷人》中的男主人公)当成苦难的祭品,是因为作家那时还没有经历流放的辛酸,他对痛苦的理解尚停留在肤浅的伦理层面,但当陀氏从流放地回到首都之时,他对苦难的理解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换言之,对杰符什金来说,苦难并未上升为一种对人生意义的终极思考,但对于拉斯柯尼科夫(《罪与罚》中的男主人公)而言,苦难是他理解人性和忏悔过去的一剂良药。(3)

55、    跟你说,斯穆罗夫,我最不喜欢人家不能一下明白,老是刨根问底地问。有的人是简直没法给他们讲清楚的

56、“同志们!”萨弗隆诺夫开始总结大家共同的感觉。“躺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没有知觉的实际的社会主义。从广播喇叭和其他文化资料中我们听到的只是路线,可是什么也看不见摸不着。而现在躺在这里的是创造物和d的目标——即将成为全世界一分子的小孩!为此,我们必须尽快挖好基坑,早日建成大厦,用石墙让孩子们免遭风吹雨淋,感冒害病!”

57、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

58、1871-1872年写成的《群魔》,源于现实中的政治谋杀事件,这让作家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参与政治激进组织“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时的情形。个体的经验在这里再次成为创作动机,更加恢宏、更加深刻地与时代命运相契合。

59、作者简介:郑永旺,辽宁大连人,男,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俄罗斯宗教哲学和俄罗斯文学研究。代表性著作有《游戏·禅宗·后现代——佩列文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俄罗斯东正教与黑龙江文化》《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理论分析与文本解读》等。

60、译文1-14发表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文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2019);译文15-23发表在期刊杂志和文集里。

61、《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基督教世界观(节选)》

62、    这种描写的艺术特点使人想起十九世纪俄罗斯杰出画家亚历山大·伊万诺夫穷其一生所创作的《耶稣显灵》。在这幅隐喻的宗教思想的杰作里,“画面上,是一群来到约旦河洗澡的人们,构图中以预言者约翰为中心,在他的身后是一群未来的圣者。”(18)值得注意的是:中心人物基督耶稣并未置于画面的中央,而是远远地出现在画面的右上角。画面的视觉中心有三个:第个中心为约翰,第二个视觉中心为蹲在地上正在为主人穿衣服的奴隶第三个视觉中心为耶稣。整个画面,由一个完整的艺术综合体构成最左面是一对正在爬出水面的孩子和持棍的老者,最右边有准备穿衣,突然为约翰的预言所激动的父子。他们恰好与左边的老者和孩子形成呼应而共同稳定的画面。按传统构图法,中心人物往往置于画面的中心,但是在这幅画中却是预言者约翰和神态各异的人群,耶稣则远远地出现在朦胧的背景之中如梦如幻。人们对于基督的到来,虽不乏欣喜之情,但更多的却是惊奇、恐怖或无动于衷。正如前苏联当代作家田德里亚科夫在其作品中所描述的那样他们(指约旦河边洗澡的人们)等待的基督,上帝之子耶稣的身躯隐在深处。他们等待的这个人应该与众不同,但看起来却平庸呆板、了无生气。他们的欣喜是尴尬的……”

63、比如《地下室手记》,纪德称这部作品是陀翁文学生涯的顶峰,是他的扛鼎之作,如果你们愿意也是打开他思想的钥匙。

64、(3)在舍斯托夫看来,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把苦难和宗教捆绑在一起,作家认为人只有通过类似受虐的赎罪才能获得某种灵魂上的慰藉。参见ШестовЛ.Избр.Соч.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АСТ,1993,с.159-1

65、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激励名人名言精选培根的读书名人名言自立更生名人名言陀思妥耶夫斯基名言大全诚然,人的性格常常身不由己,不肯服从明智的决定。

66、   童年的印象渗透在陀氏作品的字里行间,尽管这些印象后来更经常地与彼得堡发生关联。早年的精神体验决定了他的创作个性,陀氏之所以成为陀氏,因为一切都从莫斯科开始……   

67、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出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

68、Ом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университет,носящийимяФ.М. Достоевского,впреддверииюбилейногогодавеликогописателяосуществляет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просветительскийпроект«ЛитературныепутешествияпоРоссии:ДостоевскийвСибири»,направленныйнаширокуюиностраннуюаудиторию–тех,ктоинтересуетсярусскимязыкомикультуройзаграницамиРоссии.

69、    将女性之美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是俄罗斯文学的一种范式,俄罗斯思想家和哲学家索洛维约夫用“永恒的女性气质”(вечнаяженственность)这个概念为俄罗斯女性崇拜范式命名。据考证,此概念在俄罗斯哲学和神学里“与圣智索菲亚等同”而且通过拟人化的过程,使得某些女性渐渐地“与圣母相等同”在俄罗斯文化里,女性天然地与大地相连,女性所携带的悠远的神话“灵氛”(本雅明语)从未在俄罗斯人的意识中消散。女性所充当的能够包容和拯救的功能不但有效地使俄罗斯原始土著宗教的玛科什和东正教圣母马利亚相互对等,而且成为神创造天地之始的背景因素,因为在神说出“要有光”(13)这个“要……就……”句型的时候,索菲亚(София)就已经存在,或至少是同时存在,她先于圣子,因此,她具有获得神之位格的资格。

70、(31)ДостоевскийФ.Полн.соб.ТомЛ.: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Наука»,1972–1990,с.20

71、书中拉斯柯尔尼科夫在混乱中高烧中说出的胡话脑子里的幻象,不断拷问自我灵魂,也挖掘到最隐秘幽暗的人性深处。

72、在对人类的抽象的爱中,能爱的几乎永远是自己一个人。

73、比如在《死屋手记》中以西伯利亚被流放的经历为原型,他用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悲悯的心,看到在死刑犯麻木阴冷的表象下一颗颗隐藏着的受伤的灵魂。

74、    众所周知,别尔嘉耶夫在思想上是个极其挑剔的人,甚至是有洁癖的人,无论什么思想,甚至是他自己的,他都会像个思想的骑士一样,动辄横加指责和批判,毫不留情。成为他的研究对象,几乎就等于接受他的批判(但不是否定)。只要我们看看他写的关于俄罗斯思想家们的那些文章,就不难确信这一点(这些文章大部分被收入别尔嘉耶夫文集,第三卷,《俄罗斯的宗教思想类型》,巴黎,1989年俄文版)。然而,也有例外,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许还有费奥多罗夫和霍米雅科夫)。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语调就变得缓和多了,他满怀爱意地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以及他的世界观,特别是他所喜爱的那些主人公,比如斯塔夫罗金、伊万·卡拉马佐夫等。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曾写过《宗教大法官》(1907年,论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斯塔夫罗金》(1914年,论《群魔》)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关于人的启示》(1918年)等文章。他一直想写一部专门论述陀思妥耶夫斯基世界观的著作,这个愿望在他流亡国外时实现了,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巴黎,1923年俄文版)。他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最伟大的俄罗斯形而上学家”,认为他“最具有存在主义的特征”,“俄罗斯的哲学就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在自传里,在提到自己的末世论情怀时,别尔嘉耶夫干脆承认,“我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子”。

75、Видеолекциянарусскомязыкессубтитраминакитайскомязыке: 

76、    不需要任何物质形态来表现的某种空灵之美对于陀氏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小说家所青睐的美需要借助某种载体来显现自身的价值,而陀氏之美的载体是“女性”,因为在俄罗斯文化视阈下,女性能和宗教产生直接的联想,如女性的“孩童性”和“圣智索菲亚”。

77、    四月的莫斯科,雪已融化,黑土里朦朦胧胧地顶出一层新绿。择一晴朗的日子,我出门拜谒精神导师——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莫斯科的故居公寓博物馆,这是我此行访学的计划之一。   

78、“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落在地里如若不死,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会结出许多子粒来。”

79、ИссерсО.С.,деканфакультетафилологииимедиакоммуникацийОмГУим.Ф.М.ДостоевскогоIssersOS@omsu.ru;

80、《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争论:托尔斯泰小说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

81、“……我永远是善良的,这是我唯一的缺点,因为一个人不应当永远善良……”——《白痴》

82、伊斯尔斯 О.С.,鄂木斯克国立大学语文与媒体交往系系主任,IssersOS@omsu.ru;

83、10月22日,报到(14:00-22:00)

84、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

85、    《罪与罚》创作于《白痴》之前,但以“美”为中介的“苦难美学”思想已见雏形。小说中的索尼娅是退职的九等文官马美拉多夫的女儿,她温柔善良,在“赤贫却是罪恶”(14)的碾压之下,不得不领一张“黄色执照”,靠出卖肉体来换取微薄的收入以维持全家的开销。马美拉多夫通过类似自虐式的对女儿职业的讲述来描绘下层市民的生活状态。而索尼娅在这种常人无法承受的苦难面前表现出只有圣徒才拥有的品格。

86、陀氏是一个一思想的深广度而不是以生活的深广度(如巴尔扎克)震撼人类的大作家,他把几个世纪甚至几千年以来困扰着人类的有关人生、社会、道德、习俗的悲剧性问题,提高到了有关人性本质、文化作用、世界善恶、人类命运的哲学整体高度来加以认识,这就是他成了19世纪批现实主义的总结者,而他因置身于人类文化赖以成长的根基——人的自我矛盾,自我对立,自我分化的痛苦感知之中,以此索解人类的整个存在之谜,这又使他成了现代主义思想艺术的先驱。

87、一个俄国人只要稍微脱离对他来说已成为刻板的、合法化的生活习惯的轨道,他立刻就会不知所措。——《少年》

88、    所谓色彩的内在生命,可以通过画家的自我感受、选择和定位与公众的普遍的视觉社会心理达到一种默契。这本是传统画家的基本素质;而色彩的主观化,看出我们常人所看不到的色彩构成则是印象派画家的眼力。应当指出,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但拥有传统画家对色彩把握的一般素质,同时兼具印象派画家那种对色彩、光、空气的条分缕析的特殊本事。在处理作品中景物在空气与光的作用下的视觉效果时,陀氏的手法与印象派画风如出一辙。印象主义画派在阳光的探索与色彩的分析上曾经有了重要的发现,特别是自然景物在阳光大气和色彩感的表现上,丰富和扩大了绘画的表现技巧。印象主义画派产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而它思妥耶夫斯基在创作中对景物描写的印象主义倾向的出现也大致为这一时期,这说明在文与绘画及其他门类艺术间存在着相似的内在发展规律,在特定时期内,它们所体现的艺术精神、反映的社会心理情绪和表现的艺术手段都存在着同源性。

上一篇: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精选美句72句)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问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