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朱熹(精选美句34句)

2023-10-09 09:30:16 个性说说

春日朱熹

1、诗人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huì),号晦庵,婺(wū)源(在今江西省)人,进士出身,官至宝文阁待制。南宋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以讲学为主,门徒众多。他继承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并又有所发展。后世并称“程朱理学”。他的诗歌摆脱空洞的说教,形象鲜明,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春日朱熹)。

3、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4、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5、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6、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8、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9、朱熹(1130—1200),字元晦,宋朝徽州婺源人,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家大师和理学家。他的诗自然清新,寓意含蓄,简练明快,很多作品成功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秀美和诗人的远大胸怀。

10、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11、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12、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13、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14、.霁(jì)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阳光。霁:雨后放晴。

15、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16、过渡:多美的词语!多美的春天!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古诗《春日》,这是是南宋诗人朱熹的名作。

17、(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18、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19、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刘禹锡《春词》

20、(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21、⑵光景:风光风景。新:既是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新,也是出郊游赏、耳目一新的新。

22、19(古诗故事)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3、等闲:随意。“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24、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

25、(赏读提示)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作者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26、(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7、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28、同学们,《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29、作者简介:朱熹(1130年-1200年),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

30、赏析:只看这首诗的内容会认为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实际上在作者生活的年代,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是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的。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寻访”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31、《春日》原文为: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32、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33、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河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轻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评论问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