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名句(精选美句62句)

2023-09-24 12:23:06 个性说说

金刚经名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名句)。

2、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3、佛法的真如性海,一與多,大與小是無有差別。就像一顆種子,那麼微小,但是它集合宇宙的煦日和風,涵蓋四季的雨露霜雪,集合如此巨大的力量,使它開花結果,傳播無量的未來花樹。一顆種子開萬千花樹,是一也是多,是微小也是巨大的。

4、通行版本鸠摩罗什大师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5、一切众生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6、这个世界要不是黑白颠倒,那还叫众生吗?那该叫天国了。

7、《金刚经》通篇宣讲的是般若空性的智慧,义理精深,值得细致研究,能有助于我们减轻身心烦恼。因各人资质不同,领悟可能也不同。有人能破除执著,收获自由;有人能心生欢喜,神清气爽;更有人能明心见性,就此开悟。比如:六祖惠能大师,就是了义《金刚经》中“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从而开悟成佛的。

8、即使我们不太了解《金刚经》中精深的义理经义,但时常在手边翻阅念诵,也同样有功德不可思议,去除烦恼,调理内心,收获快乐。

9、19恶,莫大于纵已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弘一法师

10、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依慈父悲母长养之恩,一切男女皆安乐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

11、“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12、菩萨修六度,以布施为首。布施不但能够利益他人,并且能够破除对于“我所拥有之物”的执着,能够将自己的好东西分享给大众,对治自身的悭吝习气,所以修布施能够获得巨大的福德。

13、应该无任何执着的升起清净心,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真正的修行,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缘来则应,去则不留。

14、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15、(部分内容引自知乎加尔辛老师精解,感谢!)(金刚经名句)。

16、老年人看名人传记,不仅可陶冶情操,身心健康,而且也会身受感动,结合自身实际教导后人。《毛泽东》书中,也这一段感人故事,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兴致勃勃登望黄阳界,并亲口讲述“黄阳界上炮声隆,报导敌军宵遁”其实第一发炮并没响,成哑炮,第二发炮才响,吓得敌人撤兵,当时有的战土很高兴说是天助我也,其实不然,第一发没有响是炮身还冷,热度不够,第二发响是由于第一发热了炮身的原因。并教导人们不要相信“天助”,而是内在原因所致。这样的讲述就是总结过去,启发后来,老年人也应值得回忆过去来总结深思,指导教育后人,督促后人来弥补自身不促,在后身上得到受益。

17、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8、太太一聽,明白先生的意思,生氣地大罵說:「逢年過節,我為了討個吉利,把你的鞋子擺到床頭陪伴我,象徵人不在物在,夫妻團圓,你卻誤會我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還拿把刀子要來殺我……」

19、空身方面解释较简单,只从理念上去抛弃色身认为不干净、假合、虚幻不实在,但要藉此幻身来修空身。

20、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梦幻泡,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变化的。

21、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了救县长夫人,硬生生血被抽干,而医生最后也只是漠然地看了一眼,仿佛逝去的并不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22、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佛遗教经》

23、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金刚经》

24、“住”和“心”二字,住,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留恋程度;心,指的是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

25、如果我们做到修布施时不执着于任何外相,这样就是三轮体空的布施,有无量的福德。

26、这句经文表达了《金刚经》核心的理念。凡夫之心念念攀缘,妄认一切外境为真实,由此产生种种执著,把心“住”在六尘之中。而《金刚经》告诉我们诸法性空,当我们了知它的空性的时候,我就不会去贪恋它,不去执著它。

27、义净法师所译的《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28、《论语》虽为语录体著作,但它的篇次与章句在编排上是有一定的思想贯穿其中的。古今许多学者对这个问题都有研究,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就指出:第一篇《学而》讲求学的宗旨;第二篇《为政》讲为学的外用;第三篇《八佾》讲把个人的内圣为学,外用为政综合起来的文化精神。

29、《金刚般若经赞述》:“世亲云:我者总观三世五蕴差别执,见过去我相续至现在不断名众生相,见现在命根不断住故名命者相,见命根断灭过去后生六道名寿者相。然婆伽婆说,命者即是此名人相”

30、“金刚”在鸠摩罗什译本中,意指能断万物而不为万物所断。

31、“习”现在常用意义是“复习”、“练习”。习字上面是一个羽毛的羽,下面是一个日字,在六书里属于会意字,本意指“鸟多次拍着翅膀学飞翔”,强调的是“多次”、“反复”。《礼记 月令》就有“六月,鹰乃习之。”就是说六月时节,雏鹰开始练习飞翔了,小鹰不断拍打翅膀,反复练习。

32、释义:夕阳秋风正好,我心意也正好。火烧云在好。

33、“时”有“时间”、“按时”、“定时”、“经常”等义项,“经常”这一义项在现在语言习惯中也远没古代语言中应用的广泛。“时”与“习”在这里强调的是对所学的做人处事的道理“反复”、“多次”、“经常”去实践应用。

34、8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35、世间一切的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都是短暂的,虚而不实。

36、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37、不要对布施的对象有某方面的执着。不要因为他曾经跟你结怨就不布施,不要因为他长相不好看就不布施,也不要因为他有没有回报你的潜力来判断是否布施。只要有缘遇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众生,我们应该一律平等布施。

38、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39、有为法是指目的性很强的法门,即佛祖讲的非法,不正确的法门。去庙里拜佛烧香,求保一家平安,是一种有为法。双腿一盘,苦思冥想,为了成佛,是一种有为法。所有带有动机,强烈功利,目的性强的法门都是有为法。

40、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41、正报是身,依报是福禄寿。如果出生为人,正报是身,身是父母所生,就有父母的息气(鼻息)。身上具有九孔,是身体黏液所渗溺出的孔道,仔细检视每种分泌液,皆是不净,故说是种种不净。

42、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父母之中母之功最重,是故佛以般若為母。——《大智度論》

43、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造塔功德经》

44、16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

45、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闻到了佛法,要怎样去修呢?其实佛所说的,也只是在不同的时候,针对不同的人心所讲的一些事例。

46、在世间的如来,只不过是如来的方便示现,并非真的如来。所以才说他“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既然没有来到,哪里有什么去哪里呢?

47、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并不是说一切事物都不存在,而是要认识到它们只存在于因缘聚散的过程中,是缘起性空的。如果我们能看透“万法恒常实有”的假象,破除法我二执,就能证得实相,即见如来。

48、在你为一件事情愤怒的时候,请想起这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应住愤怒生心,不应住贪嗔痴恨而生其心,应生无愤怒心,若心住于愤怒,则为非住,是名为住于愤怒,是故一切愤怒皆非愤怒,是名为愤怒;当你如是想,如是作意,如是思维,知道愤怒即空无,而消除了愤怒的时候,再回过来看。

4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50、意即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着,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执着,犹如生根不动,则无法有效掌握一切。

51、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萨,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52、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从不执著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开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53、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 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54、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55、着重“无我”的菩萨行:如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习惯大乘我法二空者,或不解於菩萨行着重“无我”。而古传般若即以“无我”悟入实相。“原始般若”阐明菩萨(我)与般若(法)不可得(空),原理是一样的。但《金刚经》不只说“无我”,也说“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56、思想这种东西是很抽象的,《金刚经》用了一种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来描述思想,即使我们并不信教,之前也未读过金刚经也能很好地领悟到它所要传达的思想,比如在考虑到存在的哲学时,金刚经给的回答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但凡是你能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但凡是你看不到的,又可能是真的。这就很好地说明了一种辩证的去观察和理解一种食物的态度。

57、人世间的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一个人,要想跳出相的束缚,就只有远离诸相。远离诸相的办法,不是远离红尘,不是与世隔绝,而是让心,从各种事物中,跳出来。

58、释义:夕阳很好,水长天明急流,我很喜欢天上的火烧云、

59、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60、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生諸佛,是諸佛母。——《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佛母品》

61、如来只是一个名号,他的本性是慈悲。当他看到众生苦,慈悲众生,就要想办法普度众生。

上一篇:亲情名言大全(精选美句78句)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问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