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程颐(精选美句68句)

2023-07-30 11:41:12 个性说说

程颢程颐

1、《二程全书》六十五卷,明弘治十一年陈宣刻本,卷首

2、宋朝仁宗时期,河南人程y在黄陂县为官,继而落籍黄陂西郊程家乡坊。因积劳成疾,不幸病故,朝廷任命他的长子程为黄陂县尉。

3、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

4、程颐和程颢,人们习惯于将他们合称“二程”。

5、朱熹说,“以二先生昌明道学于孔孟既没千载之后,可谓盛矣。”冯友兰更是高度赞誉“二程”,“程氏兄弟二人,开一代思想之二大派,亦可谓罕有者矣。”这里所说的“开一代思想之二大派”,指的是程颢、程颐被认为是理学开创者的同时,程颢往往还被认为是理学的一个支流——陆王心学的开创者。

6、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7、“二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者和理学创始人,重视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主张以天理节制人欲,以道心统帅人心,以成圣成贤为人格追求。程氏家训的核心是“九思立德”: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九思立德”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讲的既是做人的道理,又是修养的功夫。正是这样严格优良的家风家训,成就了程门英才辈出的家族传奇。

8、程颢和程颐,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他们的学说也称为“洛学”,与同时代的张载所创的“关学”颇有渊源,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他们的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中。

9、胡庆国的《故乡的秋》荣获《孝南文学》十月份优秀文章,特此祝贺!

10、所谓九思,语出《论语》。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1、程颢、程颐兄弟,河南洛阳人,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洛学”代表人物,世称“二程”,其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二程”的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现均收入《二程集》。

12、《宋史·列传第一百程颐》卷四百二十七(脱脱和阿鲁图)

13、  程氏兄弟带了几箱子书到凤凰台来,有一天,乘着大日头,搬书到外面的一个土台子上晒。突然,天空打了个响雷,乌云密布,顿时大雨倾盆,要想收书已经来不及了,于是程颢提笔在纸上挥了一个“一”字,程颐叩头将纸焚化,只见一缕青烟升起,直达上空,把正顶的一朵乌云冲散了,现出了青天。到处都在下雨,唯有晒书的土台子上点滴不落。

14、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国儒学第二次复兴的里程碑式人物, 故而在中国儒学思想发展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由于程颢、程颐为同胞兄弟,且其生活经历及学术思想均大体 相同,因而后人都惯常将他们合称“二程”一 并尊崇。(程颢程颐)。

15、颜回为啥住在破烂的屋子里,整天吃不饱饭还特别快乐?这正是周敦颐启发二程的地方,而二程果真各有心得。

16、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处公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利己,勿嫉贤妒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义合之事则从。

17、崇宁元年(1102年),恢复新法的宋徽宗还下令追毁了他的全部著作(实际上,由于其著作对巩固封建统治有用,在其门人保护之下,仍被保留下来)。程颐又被夺去官位。卒年75岁。

18、程颐墓在洛阳市南约25公里,今伊川县城西。程颢(1032年-1085年)、程颐(1033年-1107年)兄弟都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世称二程。二程墓为程颢、程颐及其父程的墓地。包括程墓和程祠二部分,前为祠庙,后为墓冢。祠由门楼、厢房及大殿等组成,另有明清时代的石碑数十方。墓冢前有墓碑、供案及石羊、石马等,四周有坟墙回护。墓、祠一带古树参天,烘托出肃穆幽静的气氛。

19、  宋朝仁宗时期,河南人程遹在黄陂县为官,继而落籍黄陂西郊程家乡坊。因积劳成疾,不幸病故,朝廷任命他的长子程珦为黄陂县尉。

20、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21、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博学之士。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22、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

23、程颢、程颐两人是兄弟关系,并且都是著名人物周敦颐的徒弟。程颢、程颐两人同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开创了“洛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被世人称为“二程”。

24、之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此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后人将此事称为“程门立雪”。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心诚意坚。

25、具体到二程各人,他们的思想尽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学术倾向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程颢认为万物本属一体,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发明本心,自觉达到与万物一体,因此较多地强调内心静养的修养方法,不大重视外知。后来的陆王,大致沿着程颢的理路,发展为心学。而程颐则主张探求事物所以然之理,人生的根本在于居敬穷理,格物致知,较多地强调由外知以体验内知。后来的朱熹,大致沿着程颐的理路,发展为纯粹的理学。所谓的“程朱理学”,实际上主要指的是程颐和朱熹的理学。当时有许多人追随二程学习,尤其是程颐弟子很多,主要有谢良佐、游酢、吕大忠、吕大临、吕大均、侯仲良、刘立之、朱光庭、邵伯温、苏m等(其中三吕与苏m原为关学学者),形成了著名的洛学学派,为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建立其庞大的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

26、二程的人性论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禀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在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是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使“理”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人性中的善自然是其“天理”的本质特征,恶则表现为人的不合节度的欲望、情感,二程称之为“人欲”或“私欲”。“人欲”是“天理”的对立面,二者具有不相容性。二程在其“天理”论的基础上对《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进行了新的阐释,形成他的认识论。二程还以其“天理”论发挥孔子“克己复礼”的命题,提出了自己的修养论。

27、二程兄弟自幼熟读圣贤之书。后来,兄弟二人终于成一代儒学大师,受到各地士人的尊崇,纷纷拜师于其门下。二人不仅竭尽全力为之传道受业,并开创了自己的学派——洛学。程颐年轻时在太学一举成名,20余岁就开始接纳门生,教授儒学。程颢自诩于“孟子没而圣学不传,以兴起斯文为己任。”(《二程集》第638页)程颢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退休回乡,便同其弟住在一起,二人日以读书劝学为事,当时“士大夫从之讲学者,日夕盈门,虚往实归,人得所欲”。由于兄弟二人长期讲学于洛阳,其所形成的学派才被称为“洛学”,这个学派在中国学术思想上具有重大的影响。

28、第“天理”也具有事物特性及发展变化规律的意义。

29、  程颢、程颐自幼好学,尊崇孔孟,才华出众,后来成为著名的理学家。明朝年间,人们建起一亭,命名为双凤亭。

30、第二天,老二程颐到老大程颢的书房中,谈起昨日赴宴时候歌妓打情骂俏之事还非常气恼,并指责老大不应该同流合污。老大程颢说:“昨日宴会中有歌妓伴酒,我心中却没有歌妓的影子,今天我书房中并无歌妓,而你心中却老想着歌妓的形象。这只能说明你在心性定力方面还有差距。”老二一听自叹一声,自小到大以至于今,在学业品性上,还是比不上老大啊!

31、北宋皇v四年(1052年),刚满二十岁的程颐随父亲程来到京师开封。位于铁塔下的太学,接纳了这位后来成为北宋思想界一代大师的青年才俊。

32、为什么给出这样的结论呢?冯友兰在文中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在道学家中,确立气在道学中之地位者,为张横渠,如上所述。至于理,则濂溪《通书·理性命章》已提出。康节《观物篇》亦言物之理。横渠《正蒙》亦言:‘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不过此诸家虽已言及理,而在道学家中确立理在道学中之地位者,为程氏兄弟。”原来,上述三人对道学理念多有贡献,但并没有提纲挈领地总结出一套道学理论,直到二程这里,这套理论方才最终完成,因为二程兄弟确定了“理”在道学中的重要地位。

33、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34、宋嘉祐二年,程颢进士及第,而程颐则一生布衣。程颢在朝中任职时,正赶上王安石搞改革,程颢就成为了王安石手下的官员。王为了推行新法,派程颢、苏辙等八人到各地去了解新政推行的效果。后来宋神宗接见程颢,想向其了解新政在各地的影响,然程颢却给神宗皇帝讲了一堆大道理,《二程集》中称:“先生每进见,必为神宗陈君道以至诚仁爱为本,未尝及功利。神宗始疑其迂,而礼貌不衰。”程颢劝皇帝做事不要太讲实效,要以诚爱为本,那就是不要过分地去搜刮民财。这句话让神宗觉得程颢太迂腐了,但也觉得此人很忠诚,于是对他依然礼待。

35、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南宋的朱熹。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

36、就这样,不管水涨水落,程氏兄弟稳坐书台读书。从此这里传说这样一句口语:“十八鲤鱼沿台走,把得凤桥锁住口。”

37、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偕兄于嵩阳讲学。

38、后人将此事称为“程门立雪”。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心诚意坚。

39、程颢(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号明道,学者称其“明道先生”。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40、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于京师讲《易》处(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立二程祠。明成化二十年(1489),河南巡抚李衍就二程祠建大梁书院,祀二程于讲堂。另嵩阳书院亦为纪念二程所立。《嵩阳书院志·序》称:“嵩阳书院,宋藏经处,两程夫子置散投闲与群弟子讲学地也”。

41、“二程”十分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程颐曾说:“天下之治,治家为先,家正则天下治。”因此,在继承祖宗立下的九思立德家训的同时,程颢还将祖上传下来的家训予以细化,写下了他对于后代的要求:“人有小过,以量容之;人有大过,以礼责之。处公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崇诗书,习礼仪,训子孙,宽奴仆。”

42、今天,我们走近登封历史上的名人——程颢程颐。

43、北宋天圣十年,程珦的夫人侯氏有一天突然做了一个梦。梦里他梦见自己与夫君一起逛花园,走到了一棵梧桐树下。发现树上有一个鸟窝,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两人竟然准备爬上树去掏鸟蛋。

44、程珦为官清廉。在汉州做知州时,州府拥有自己的竹园,历任知州都将竹园的收入作为自己的私财。但程珦却一毫不取,他对家人说,“竹园是公家财产,我岂能中饱私囊?”

45、夏芳清,民盟会员,孝感市一中特高级教师,对中国文化研究颇深,曾出版《对联》一书。

46、自文章推出一周内,凡是阅读量达到400的,发放基本稿费20元;阅读量每增加稿费增加5元,直到100元封顶。

47、周敦颐教二程学习时,年仅30岁,其实也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比如他的名著《太极图说》和《通书》都还没有写出来,而那时的大程15岁,小程14岁,也都处于思想未成熟的阶段,也正因如此,后世学者一直在争论二程的道学或者说理学观念,是不是从周敦颐那里继承而来者。

48、九思,既是使命,又是期勉,让程氏后人找到了方向,也给程氏子弟提供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49、杨时(1053-1131)字中立,号龟山,福建将乐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谥文靖,北宋著名学者,程门四大弟子之一。令萧山任满(1111)后,寓居常州龟巢巷十八年,讲道于邹浮先、恭先兄弟创办之城东书屋,从者云集。南宋绍兴五年迁居武进雪堰龟山脚下,并以龟山自号,元初书屋改名龟山书院以纪之。

50、再后来,王安石推行买卖度牒,程颢觉得这也是一种变相敛财的方式,就向神宗讲述了这么做的危害,而后神宗把程颢的话转告给了王安石,问王是不是会有这样的危害。王回答说:“颢所言自以为王道之正,臣以为颢未达王道之权也。今度牒所得,可置粟四十五万石。若凶年人贷三石,可全十五万人。如是而犹以为不可,岂为知权乎!”

51、程颐,洛阳人,祖先世代居住在中山府,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迁居开封府,祖父程y迁居河南府(洛阳),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父程曾任黄陂县尉、兴国县令,历知龚、凤、磁、汉诸州,后官至太中大夫。程颐自幼小聪明,十四五岁时,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程颐幼承家学熏陶,18岁时,就以布衣身分上书仁宗皇宗。年少而怀有雄心大志。

52、第“天理”也具有事物特性及发展变化规律的意义。

53、父母之于子,爱之至也。子不孝,则爱心弛也。

54、汪认为周敦颐的确是一代名师,但若说二程是从他那里继承来的道学观念,恐非事实。这就如同当年范仲淹见到了张载,范认为张是个可塑之才,于是就让张去学《中庸》,由此而诞生了关学,但如果把范说成是张的老师,恐怕就不合适。汪应辰在这里拿范仲淹跟张载不是师徒关系,来说明周敦颐也不是二程观念的传授者。

55、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好事就不去做,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坏事就去做。处事要秉公办理,不要徇私枉法。不做损人之事,不要妒忌比自己有才能的人。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

56、    程颢(公元1032年——1085年),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公元1033年——1107年),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被世人称为“二程”,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籍贯湖北黄陂,河南洛阳人。

57、  由于书院内曾有住户,所以四院院内堆满了杂物,现今院内的住户已经搬出,东西两间侧方已经无人居住,院内西边的屋子二楼的楼梯口因为被杂物阻塞而很难上去二楼。据传,院内的西屋曾被抗日战争牺盟会驻扎过。

58、伊水有情,河洛有幸。时至今日,程氏家训依然润泽后世,连绵不绝。

59、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60、后人将此事称为“程门立雪”。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心诚意坚。

61、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博学之士。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四十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62、 苏东坡画像

63、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64、二程一同进入一座寺庙时,分别选择了左右两道门。大程走在了右边,身后跟着一大帮弟子和随从,而小程从左边走,身后一个人都没有,这让小程感叹到在人缘方面,他比不上哥哥。这其中的原因正是大程对人一团和气,而小程则整天板着脸教训人。其实小程不仅对身边的人如此,他连皇帝和皇太后都敢教训。

65、父母对子女的爱最高最大,因而子女应当孝顺父母,否则伤了父母之心,父母之爱便会松懈、减少。

66、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湖叫做流矢湖。这种鱼叫做箭杆鱼,为了顺口,干脆叫它“杆鱼”了。直至今天,黄陂还流传着一首民谣:“习射箭落湖,竹箭变成鱼,先有流矢湖,后有箭杆鱼。”

67、  程颢程颐两人是兄弟关系,并且都是著名人物周敦颐的徒弟。程颢程颐两人同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开创了“洛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被世人称为“二程”。

上一篇:程颢和程颐(精选美句98句)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问答
相关文章